第12卷第40期总第441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法)古斯塔夫•勒庞[著]陈剑译
思政222班 黄雪平 指导老师 梁莉冰

内容简介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解释了为何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特点,而统治者又是如何利用群体的这些特点建立和巩固自身统治的。
写作背景
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学者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看作是理性的胜利。然而,这一看法并不能解释理性号召人们赶走了国王,为什么还出现了雅各宾专政的恐怖。在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的学者中,勒庞成为一位佼佼者:他独辟蹊径,开拓了这一研究的心理学视角。
勒庞所处的年代正好是全世界动荡不安的年代,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国际强权的出现,造成了传统制度的不断衰弱,民主的崛起让群体的声音逐渐压过群主强权,“官僚体制不能再对民众的声音充耳不闻,精英阶层也得经常以民众的代表自居”。群体的声音越来越大,民众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比较吊诡的是:一旦民众聚集成群体,他们将会失去理性和判断推理能力,行为完全被无意识所操控,产生异于一般性群体的强大破坏力,成为勒庞所说的毫无理性的一盘散沙式的存在——乌合之众。
勒庞指出:“理性已尽其所能,别再做更多的指望了,对于那些仍旧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另寻他法。”为了寻找“他法”,勒庞自称是二十年如一日,积累了可观的成就,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大众心理研究的成果。《乌合之众》就是其中之一。
精彩分享
1.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2.结群后,由于人多势众,个人会产生一种幻觉,感到自己力大无穷,不可战胜,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
3.在生活中,判断力、经验、进取心和个性,这些才是取得成功的条件,这些都不是书本所能够给予的。书本是可供查询的有用字典,但倘若把这些冗长的词条都装在脑子里,那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4.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5.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
个人感想
合上书,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它宛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出群体心理的复杂结构,让我在惊叹之余,对群体行为、人性本质以及社会现象有了更为深刻且独到的认知。书中,勒庞将群体的心理特征展露无遗。他指出,群体冲动、易变且轻信,情感极易被激发,行为往往不经思考。在群体的环境中,个人的责任感被稀释,人们会做出许多超乎寻常的举动。就像在某些大型体育赛事的现场,观众们因支持的队伍表现而情绪激昂,可能会出现呐喊、欢呼,甚至是暴力冲突。原本理智的个体,一旦融入群体,就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操控,失去了自我控制的能力。这是因为群体的情感极具传染性,一个人的情绪很容易在群体中迅速蔓延,使得整个群体陷入一种非理性的狂热状态。
同时,群体的推理能力十分低下,他们大多依靠简单的表象和联想来判断事物。在网络时代,这一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时,群体往往不假思索地接受并转发,很少有人会去核实信息的真实性。比如曾有一些谣言声称某种食物致癌,瞬间就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盲目相信,甚至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却忽略了科学依据。这种现象表明,群体在面对信息时,缺乏理性分析的能力,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联想到诸多社会现象。回顾历史上的法国大革命,在革命的浪潮中,民众被强烈的情绪所裹挟。他们高呼着自由、平等的口号,冲击巴士底狱,推翻封建统治。但随着革命的推进,群体的冲动和暴力逐渐失控,出现了大量的流血事件,许多无辜的人被送上断头台。这正是群体在缺乏理性引导下,走向极端的典型案例。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群体的情感被无限放大,理智被抛诸脑后,人们在狂热中做出了许多违背人性的行为。
再看现代社会中的网络暴力,一些人在网络上匿名发表极端言论,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他们在群体的掩护下,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后果。这些攻击者往往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受到惩罚,因为在群体中,个人的责任被分散了。这也是群体心理中责任感缺失的表现,人们在群体中更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随群体的脚步,而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性去分析问题。当周围的人都在追捧某种潮流时,我们要思考这种潮流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当群体都在传播某条信息时,我们要学会质疑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群体的洪流中不迷失自我。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教育应该引导人们学会分析问题,不轻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们在面对群体的影响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陷入群体的盲目行为中。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极具价值的书籍,它让我对群体心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在群体中的种种表现;又像一盏明灯,为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指明方向。它让我明白,在群体的世界里,我们要时刻警惕,坚守理性,不被群体的情绪所左右,努力成为一个独立思考、有判断力的个体,在群体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
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年5月7日-1931年12月13日),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物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出生于诺晋特-勒-卢特鲁,逝于马恩-拉-科盖特。代表作为《乌合之众》,另著有《力的演化》《历史哲学的科学基础》等,被称作“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
勒庞1860年进入巴黎大学学医,186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游历欧洲、北非和亚洲,从事人类学研究。1879年发表《关于脑容量变化及其与智商的关系之解剖学与数学的研究》获法国科学院大奖。在物理学领域探讨原子内能、物质—能量转化等主题,其论文涉及不可见发光、电射线与赫兹波透明性等课题,相关著作被翻译为多国文字 。1895年出版《乌合之众》,提出群体行为具有非理性、情绪化特征,个体在集体中易丧失独立思考能力。该理论将集体行为描述为基于情绪的非理性行为,强调群体对个体理性反思能力的抑制。
主要作品:《民族进化的心理定律》(1894年)、《乌合之众》(1895年)、《社会主义心理学》(1898年)《革命心理学》(191 2年)以及《战争心理学》(1916年)等。
(法)古斯塔夫•勒庞[著]陈剑译 C912.64/L077-21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馆藏地:社会科学四(东区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