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42期总第443期
《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著
生技241班 黄琪茹 指导老师 梁莉冰

内容简介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经典长篇小说,以叙述者尼克的视角切入,聚焦“爵士时代”青年盖茨比的人生起落,串联起一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社会浮华却精神空洞的时代图景。小说核心围绕盖茨比的“美国梦”展开:他出身底层,因贫穷失去初恋黛西,遂通过非法生意一夜暴富,在黛西家对岸建造豪华庄园,以夜夜笙歌的狂欢吸引她的注意。
重逢后,盖茨比沉溺于与黛西重燃旧情的幻梦,坚信金钱能赎回过去的时光,却忽视了黛西早已被上流社会的虚伪与自私同化。最终,黛西驾车撞死丈夫汤姆的情人,盖茨比为她顶下罪名,被死者丈夫枪杀。而黛西与汤姆不仅毫无愧疚,反而冷漠逃离,只留下盖茨比一场无人问津的葬礼,和他用财富堆砌、终究在现实面前彻底破碎的爱情幻梦与人生理想。作品兼具时代的浮华与人性的悲凉,既展现了“爵士时代”的歌舞升平与阶层固化,也深刻探讨了个体在物质狂潮中对梦想的执着、迷失与最终幻灭的宿命。
写作背景
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爵士时代”,即一战后经济空前繁荣、社会道德急剧变迁,但暗藏精神空虚与阶层固化的“镀金时代”。作者菲茨杰拉德正是这个时代的“代言人”,他亲身经历了战后美国从物质狂欢到经济泡沫破裂的全过程,小说中盖茨比的梦想与幻灭,正是对这一时期“美国梦”虚假性的精准映射——表面的歌舞升平下,是底层难以跨越的阶层壁垒,和财富堆砌的幸福假象。
精彩分享
1.“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2.“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3.“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4.“他绝望地伸出手,仿佛想抓住一缕空气,将这座因她而可爱的城市存留一个碎片。然而在他的朦胧泪眼中,这一切都跑的太快,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那一部分,永远地失去了。”
5.“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6.“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个人感想
盖茨比的宴会永不落幕。长岛西卵的豪宅夜夜笙歌,空气中弥漫着香槟的芬芳与虚荣的欢笑,陌生人在他的花园里相遇、调情、醉倒,所有人都享受着他的慷慨,却无人真正认识他。当我合上《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幕奢华的狂欢久久萦绕心头——那不是成功的庆典,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悲剧序幕,一场关于美国梦幻灭的盛大预演。
杰伊·盖茨比,这个自创的神话,用尽一生搭建通往绿光的桥梁。他坚信凭借财富可以跨越阶级的鸿沟,赢回失去的爱情。菲茨杰拉德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这种执着:“他朝着幽暗的海水伸出了双臂,尽管眼前一片漆黑,只有远处一点微弱的绿光。”那绿光,对盖茨比而言是黛西,是爱情;对无数读者而言,却是美国梦的象征——似乎只要努力,人人都能抵达幸福的彼岸。
然而,菲茨杰拉德无情地揭示了这梦想的虚幻本质。盖茨比最终得到的不是黛西,而是空无一人的游泳池和一颗致命的子弹。那些曾挤满他豪宅的“朋友”无一人出席他的葬礼,连他深爱的黛西也随丈夫悄然离去。财富筑起的宫殿在现实的冲击下如沙堡般坍塌,留下的只有西卵那盏“陌生而又熟悉”的绿灯,在迷雾中渐行渐远。
盖茨比的悲剧不仅属于他个人,更是“爵士时代”整个美国的缩影。一战后的美国社会,物质主义泛滥,传统价值崩解,人们沉迷于即时享乐,却丧失了精神坐标。汤姆和黛西代表的老钱阶层固守自己的领地,不容新贵侵入;而盖茨比这样的暴发户,无论积累多少财富,终究被视作“异类”。菲茨杰拉德借尼克之口感叹:“汤姆和黛西,他们是粗心大意的人——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之中去。”
作为一名大学生,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让我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的“绿光”又是什么。在社交媒体泛滥、成功学鸡汤横行的今天,我们是否也在追逐着某种虚幻的“对岸”?高薪职位、名校光环、精致生活——这些现代社会的“绿灯”是否也正在异化着我们的人生追求?盖茨比的命运提醒我们,当梦想完全外化为物质符号,它的实现之日可能就是幻灭之时。小说的第一句话“每逢你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反观现在,我们是否因为什么事,因为什么人,用自己主观臆想去进行批判,我们不应该被利欲熏心,应始终保留自己那纯真的初心;或许我们更应该多维度的看待事物,就像盖茨比即使现实将他折磨的残破不堪,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心中理想的世界。盖茨比的确“了不起”,但他的了不起不在于他积累的财富,而在于他那种近乎愚蠢的执着,那种在虚无中创造意义的勇气。菲茨杰拉德并未全盘否定梦想的价值,他只是尖锐地指出了建立在浮沙之上的梦想注定崩塌的结局。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小说的结尾如是说。盖茨比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梦想不应是对某个符号的盲目追逐,而应是对更美好生活的真实向往;不应是对他人认可的渴求,而应是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在这个意义上,重访盖茨比的悲剧,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追忆,更是对当下生活的警醒——在追逐绿光的同时,别忘了审视那光芒是否真正照亮了我们内心的渴望。
作者简介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1896年-1940年),美国“爵士时代”标志性小说家、“迷惘的一代”核心作家。美国明尼苏达州人,生于圣保罗市,成长于中产阶级家庭。普林斯顿大学肄业,后投身军旅。曾任好莱坞编剧,晚年专注小说创作。其创作精准捕捉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浮华表象与精神幻灭,个人经历与作品高度交织,文笔兼具诗意与锐利,以诠释“美国梦”的破碎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符号,一生创作小说、散文、剧本多种,作品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人间天堂》《夜色温柔》《末代大亨的情缘》《爵士时代的故事》《所有悲伤的年轻人》《崩溃》《夜色温柔》《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集》《未发表的故事与散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F.S.(Fitzgerald,F.S.)著 H319.4:1/F318-6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馆藏地:社会科学三(东区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