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43期总第444期
《莎乐美》
——王尔德著;苏福中译
汉语言文学236班 言金琳 指导老师 张丽丽

内容简介
《莎乐美》是王尔德的最后一个剧本,也是他最成功的个悲剧。故事出自《圣经》:莎乐美是朱迪亚的国王希律·安提帕的续弦希罗底的女儿。希律王十分迷恋继女莎乐美的丽质,对她宠爱无度,以致以施洗礼者乔卡南的头为许诺,请莎乐美跳舞。莎乐美无比任性,其根源是她爱上了乔卡南,由爱发展为恨:她吻不到活着的乔卡南,最终吻到了死去的乔卡南。她因此被希律王下令乱刀砍死。
写作背景
《莎乐美》由王尔德于1891年以法语创作,1894年译为英文,因内容涉及宗教与情欲,在英国初演受阻。 他写作核心受“唯美主义”驱动,王尔德秉持“艺术高于生活”理念,摒弃传统道德说教,借莎乐美的狂热迷恋与极端行为,将“美”与欲望、罪恶交织,凸显艺术独立性。 同时,作品呼应19世纪末欧洲对感官解放的探索,也暗讽了维多利亚时代表面道德、实则压抑的社会现实,成为唯美主义文学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精彩分享
1.人生无法被书写,只能被经历。
2.我喜欢演戏。与人生相比,戏剧更加真实。
3.一个人真正的人生常常是他没过上的人生。
4.活着是这个世界上极少见的事情。大部分人只是生存罢了。
5.世界上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另一种是得到了。
6.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因读书太多而缺乏智慧,因思考太多而缺少魅力。
7.记忆是每个人随身携带的日记本。
8.女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了解的。
9.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不叫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
个人感想
我第一次读王尔德的作品是在小学的时候,一篇名为《巨人的花园》的课文令我印象深刻,后来我阅读了《夜莺与玫瑰》这部由他所写的童话集,里面的童话即唯美又悲剧深刻,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由于机缘巧合,我在图书馆看到了《莎乐美》,一看到作家是王尔德,我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借阅这本书,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读后感。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原型出自《圣经》。而在本书里,莎乐美是一国公主,但这是一个混乱的国家。首先,现任国王不是她亲爸,而是篡位的她爸的兄弟;而她妈,众所周知的放荡,心安理得地与现任国王苟合。
莎乐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暴虐血腥,不知羞耻,又有着纯真的勇敢与固执;故事的开始,她还给人一种孤独感。后来,她爱上了被关在井底的先知约翰,而约翰却完全瞧不起她,因她母亲是一个放荡之人,对莎乐美次次请求的亲吻果断拒绝。可强势的莎乐美却不想放弃,她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得到约翰的吻。
此时,好色国王迷上莎乐美的身姿(也许更多),承诺只要莎乐美舞一曲,便答应她任何要求。莎乐美在国王与王后面前跳了一曲《七层纱》。
一曲舞毕,国王很满意。
母女联手取到死之戒指。约翰的人头被侩子手砍下。莎乐美亲吻到了心爱的唇。莎乐美被国王下令杀死。故事结束。
我不能接受莎乐美扭曲病态的爱,但我喜欢她身上的那股子独立,让我合卷之后久久不能忘怀。在戏剧里,她既没有听国王的话,也没有听自己的母亲的话,只是利用自己独有的武器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换句话就是一一她不听任何人的摆布。她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独立的人格,而我,就是被她的这股子独立与清醒深深吸引。她生长在一个混杂肮脏的世界,也沾染了些许不良的习气,嗜血自私与欲望(性子里的偏执病态估计也与此有关)但是,她是清醒独立的,她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纯洁。她清楚国王与王后的苟合,也清楚自己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武器,清楚哪些人可以被自己利用一一从某些方面说,她是强大的,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她为什么会爱上约翰?在我看来,是因为约翰代表着纯洁。她终归是向往纯洁的,向往那份独属于她自己的纯洁;而这与她的母亲是截然不同。她的内心是强大的,欲望是直白的;她知道直面自己的欲望,并且设法取得自己想要的。她最大的缺陷(除了爱得偏执)便是不够强大。她没有掌握实权,看得不够透彻,做得太过莽撞,利用的唯有自己身上的武器,像美貌。这是死亡的原因,也是爱上的原因。
当然,唯美主义代表王尔德笔下的文字永远不会让人失望,再一场美的盛宴;像夜里盛开的蓝色玫瑰花,馥郁芳香,迷人至深。
作者简介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生于1854年,卒于1900年,是十九世纪爱尔兰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于世。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九十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主要作品:《认真的重要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莎乐美》《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的丈夫》《道林·格雷的画像》《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石榴之家》《瑞丁监狱之歌》《诗集》《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谎言的衰落》
莎乐美/(英)王尔德著;苏福中译 I561.34W160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