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第3期 总第59期 《 我与地坛》

  • 发布时间:2017-09-22
  • |
  • 作者:生科162 覃海芬
  • 阅读次数:504

第4卷第3期    总第59期    2017年9月22日

《我与地坛》

生科162 覃海芬

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条路又不能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我与地坛》,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人物评价

韩少功: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写作背景

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经典语录

* 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和近。比如,当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过它的青年时光。

* 命运中有一种错误只能犯一次的,并没有改正的机会,命运中有一种并非是错误的错误,但这却是不被原谅的。

*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散烈烈朝晖之时。

个人感想

在我认识所有作者中,我最敬佩的是史铁生,不为别的,就为史铁生让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人生。他勇敢和坚强面对自己的人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强的活着的形象。在他二十一岁时因痛疾回京住院,从此他再没有站起来。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这惨痛的灾难降临到了他头上,对于一个年轻的生命来说如雷轰顶,用他的话来说是“曾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就想关于死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母爱是给我们最伟大的礼物。每到他即将接近死神时,是他的母亲的爱呐喊着他,渐渐地明白自己必须要活着,并且还有活着有意义,这样才让母亲安心。

在我们身边何不是也有这份爱的出现,只是我们忽略它的存在。当时家里的生活非常地艰苦,妈妈为了让我们不挨饿,忍受别人嫌弃与恶语借东西。等到我们长大后,明白妈妈为什么让我们努力学习,将来要出人头地。

读完《我与地坛》后,感觉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但需要我们坚强,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面对。禅语到:“当你抱怨自己的鞋不好时,却发现有人竟没有脚。”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散文《我与地坛》、《好运设计》、《病隙碎笔》;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中篇1或短篇4》;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
 
我与地坛/史铁生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I267/S588-6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222473, 今日访问量: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