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第10期 总第66期《黄金时代》

  • 发布时间:2017-11-10
  • |
  • 作者:物联网17 李开萍
  • 阅读次数:408

第4卷第10期  总第66期     2017年11月10日

《黄金时代》

物联网17李开萍

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经典摘录:

1、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2、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3、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我所认识的人,都不珍视自己的似水流年。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件东西,所以一个个像丢了魂一样。
4、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我的话也半真不假。但是我随时准备兑现我的话,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却。就因为这种状态,别人都不相信我。
5、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
6、存在本身有无穷的魅力,为此值得把虚名浮利全部放弃。

人物评价:

小波在创作中,始终以一个“观察家”的姿态关注社会普通民众面临的问题。这与他的生活有关,也与他朴素的价值观有关。因此,在他的小说中, 经常可以看到普通人琐碎的故事,但故事背后却饱含了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小波小说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没有矫揉造作,这种所谓的“技法”是难能可贵的。当然我认识的小波,在这一年收获颇多,不仅在小说创作上,也在诗歌和散文上,他的勤奋和努力换取了大众的认可。——作家扶小风

小波的文字涉猎了小说、诗歌、和散文,但以小说居多,也以小说见长。他关注这个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并不是那种为写文字而造文字的人,他文字里透露出的感情是真挚的,感人的。——作家季纯评

对于王小波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有两种不同的极端。一部分人对他推崇备至,将他推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位置。而另一部分人觉得他的作品更像是痞子文学,有点儿嬉皮士的意思,一向被自命正统的人们所不喜欢。——作家哲夫

创作背景:

1968年,王小波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1982年三十岁大学毕业后,王小波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这个时期王小波开始写作《黄金时代》。1986年王小波获硕士学位,他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

内容简介:
 《黄金时代》是《时代三部曲》之一。 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

个人感想: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对小说中一开始被污蔑为是破鞋的陈清扬来说是多么讽刺。群众们只看他们想看到的,只听他们想听到的,而从不去考证也不在意“陈清扬是破鞋”这件事是否是真实的,他们在意的只是在这场口诛笔伐中自己内心能否感到高尚,能否以此为乐!那个时代人们的道德底线已降到了最低!多么荒诞无稽!而这样的类似事却每天上演着,网络上一个个的“喷子”、“键盘侠”将伦理道德、作风品质作为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大规模声讨他人时,不去探究评判的标准,只基于自身毫无证据的立场,主观臆断得出罪行,空降到自以为不偏不倚的目标身上,并且对于这种情况大家都以毫不自省的姿态习以为常。更可怕的是还有人不仅仅是为了那“高尚感”,还想通过操纵大众舆论去牟取暴利,那一场场的“网络暴力”伤害了多少人?!乔任梁不就是因为那些来自网络“无脑喷”而患上了抑郁症,最终自杀了么?!这样的事情是可怕的,是可悲,更应该是让人警醒的!“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是的,我们拥有话语权,但是请为我们在公共场合说的每一句话负责,同时也请拒绝语言的暴力,世界应该充满的是爱,而不是伤害!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他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

黄金时代/王小波著.——上海:三联书店,2008 1247.57/W380-9 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222558, 今日访问量: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