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卷第22期 总第191期 《相约星期二》

  • 发布时间:2021-06-04
  • |
  • 作者: 园艺20班 覃燕妮
  • 阅读次数:171

第8卷第22期       总第191期         2021年6月4日
                   《相约星期二》
                                           ——米奇·阿尔博姆著
                园艺20班   覃燕妮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每天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痛苦不堪,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 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 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 聆听他最后的教诲, 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 冠名《相约星期二》。
  写作背景
  米奇·阿尔博姆是美国的一位体育专栏的主持人,莫里·施瓦茨是他在大学里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在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天,他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身患了绝症,而且来日无多,那是一种类似于我们所相当熟悉《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所患疾病,这时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米奇·阿尔博姆老人唯一的学生,他们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在以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去上课,在这十四个星期里,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便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
  精彩分享
  1.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2. 我哀叹时间在无情地逝去,但我又庆幸它仍给我弥补的机会。
  3. 你要是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4.不管你生活在哪儿,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远见。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将来。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尽量去适应各种发展和变化。 
  5.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个人感想
  曾经有过一段迷失时期,我总是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偶然间读到《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后,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对生与死有了更深的感悟。
  关于死亡,在我们的文化里,总是避免被谈起的,那是禁忌,不是随意可以谈论的话题。在死亡这一课里,莫里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如果我们相信这一事实的话,我们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因为鲜活的生命突然消失,突然成一堆黄土和一把灰,是我们大多数人心理难以承受的,可是,这是一条必经的路,也是一条解脱的路,生和死都在刹那之间,看懂了,就什么都明白了。可是没有人教我们该怎么面对死亡,直到我们与它面对面,害怕、恐惧、无所适从起不了任何作用。莫里认为对待死亡更好的方法是: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这样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爱,这样的话题的确被谈得太多了。但你所相信的,你所谈论的,是社会固有文化让你相信的?还是你自己不停思考过后确信的?
  《相约星期二》里莫里告诉我们十四堂人生课。十四个星期二,十四堂人生课,课上内容从世界、遗憾、死亡谈到了家庭、感情,以及金钱等十四个主题,这都是莫里面对死亡所进行的自我挑战思想结果。《相约星期二》关于生活,关于死亡,关于爱,值得我们,读一读……
  作者简介:米奇·阿尔博姆(1959—),美国专栏作家,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慈善活动家。主要作品有《相约星期二》等。米奇·阿尔博姆1958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并在费城度过了大部分青年时代。1979年,他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的布兰戴斯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他开始为《相约星期二》一书收集资料,该书记录了每周的星期二他和莫里在莫里家里关于生命意义的种种讨论。米奇·阿尔博姆情感疗伤佳作《相约星期二》、《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一日重生》全球累计销量突破两千万册,《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由著名作家陈村推荐并作序。
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著  H319.4:I/A050-1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馆藏地:社会科学三(东区三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486171, 今日访问量: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