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卷第8期 总第233期 2022年4月1日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思政201班 梁丽诗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20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势、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教育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和终身学习的观点,指出实现教育革新的策略、途径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问题。本书认为,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本书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并提出了迈向学习化社会的思想——“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种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教育必须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社会的一切部门都从结构上统一起来。这种教育将是普遍的和继续的”。
《学会生存》主要是以学会生存为主,其内容有:一部分 研究的结果;一章 教育问题;第二章 进步与极限;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第二部分 未来;第四章 挑战;第五章 发现;第六章 目的;第三部分 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第七章 教育策略的作用与功能;第八章 当代策略的要素;第九章 团结之路。
写作背景
20世纪70年代,全球科技革命和现代化生产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决定着每个人都要"学会生存”。
首先,正面影响。如科技知识爆炸性增长、现代化生产结构激烈变化、劳动力市场频繁波动,致使每个人都面临终身学习以应付生存的挑战。
其次,负面影响。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能源近于枯竭南北贫富日益悬殊、社会分化明显加剧,加之人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这一切,严重地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存,因此"学会生存”成了性命攸关的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编著并出版了产生全球重大反响的《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
精彩分享
①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而这个教育的目的,就它同就业和经济进展的关系而言,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简而言之,我们要彻底重新评价教育的目标、方法和结构,但又不妨碍教育的扩展。(p14)
②教育正在普遍地试图超越纯粹说教的范围,而重视充分发展人类的才能。(p42)
③世界教育的现状是许多因素的结果。这些因素有:过去遗留下来的传统与结构,包括这些传统与结构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财富,以及附带而来的一些负担;当前情况对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和由这些要求所引起的一系列的思想、首创行为和实验;近年来学校发展方面的努力所产生的种种结果。(p49)
④如果经济发展的结果没有废除特权和促使人类更公平,那么这种经济发展是没有意义的。(p55)
⑤教育是附属于社会的一个体系,它必然反映着那个社会的主要特征。在不公平的社会里,希望有合理的、人道的教育,这将是徒劳的。(p88)
⑥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几乎在全世界都受到指责。教育内容受到批评,因为它不符合个人的需要,因为它阻碍了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或者因为它和当前的问题脱了节。教育方法受到批评,因为它们忽视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是通过科学研究进行学习,也没有充分地对思想和态度的训练作出指导。(P89)
⑦教育有一个使命,就是帮助人们不把外国人当作抽象的人,而把他当作具体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理性,有自己的苦痛,也有他自己的快乐;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在各个不同的民族中找出共同的人性。(p192)
⑧ 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p223)
个人感想
我在网上搜索关于教育类书籍,看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这本书的书名深深地吸引着我,引发我的思考:为什么要学会生存?怎么样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是什么意思?带着疑惑,认真研读,深有感触。虽然这本书是20世纪70年代的,有些内容有点过时,但是这本书所阐述的观点,对当今还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将来我将会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通过阅读此书,我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是学生成为他们自己,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欲望。“如果把教育中智力、体力的、美感的、道德的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加以分隔,这是人类互相疏远、轻视和支离破碎的一种迹象。”这与我国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观点一致。说明作为教育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体系所授予的资格和技术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时,这些社会便拒绝这些毕业生。”启示着我们,不是上了大学就会有稳定的工作,如果我们自身不发展,不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将会被社会所抛弃。现代的民主教育要求恢复人类求知和自然动力。同时,这种教育应该撤销文凭与就业之间的机械联系。我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产物,经济的发展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不能脱离经济的影响,教育还是要以经济为导向,培养更好的人才,为经济服务,从而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危机,科学与技术带来的挑战和威胁。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这是本书中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其核心是学会生存。人们再不能刻苦地——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正是教育在这一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一部人的历史就是人的潜能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逐渐地无限地变成现实的历史,而这种转变恰恰又是以教育为居间作用的。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人的本性向社会提出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向教育提出的任务。
本书还对现代教师和受教育者做出了要求。首先,对于教育者。“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的回答: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 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受教育者应“学会学习”。在当代社会,“学会学习”已是“生存之本”,不仅高科技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要求人们“学会学习”,而且为了尽可能挖掘人的潜力以培养完人的终身教育也要求人们“学会学习”。
总的来说,读完这本著作,我受益匪浅,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该如何“生存”有了清晰的想法!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45年11月1日-16日,战争刚刚结束,根据盟国教育部长会议的提议,在伦敦举行了旨在成立一个教育及文化组织的联合国会议( ECO/CONF )。约四十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在饱经战争苦难的两个国家-- 法国和英国的推动下,会议代表决定成立一个以建立真正和平文化为宗旨的组织。按照他们的设想,这个新的组织应建立”人类智力上和道义上的团结”, 从而防止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会议结束时,1945年11月16日,三十七个国家在伦敦通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法》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 )从此诞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基本宗旨:"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G40-011/1886-2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6. 馆藏地:社会科学一(东区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