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9期     总第290期 《伊豆的舞女》

  • 发布时间:2023-04-11
  • |
  • 作者:汉语言文学204班 程锦娣
  • 阅读次数:87

第10卷第9期      总第290期           2023年4月11日
                                  伊豆的舞女
                                               ——[日]川端康成著
                     汉语言文学204班      程锦娣    
  内容简介
  《伊豆的舞女》描写的是一位19岁高二学生,为排遣内心不可言喻的忧郁和苦闷,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一行,并对那里的小舞娘产生了似恋非恋的思慕之情。伊豆的舞女薰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写了从一件件小事,一直到最后“我”和薰子的离别的过程。
  创作背景
  《伊豆的舞女》是以作者19岁(1918年)之时的伊豆之旅为素材而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我”即是高中时代的川端康成,所以说到作品创作背景首先要从作者的身世开始入手。作者幼失怙恃,两岁丧父,三岁丧母,由祖父母扶养,在姐姐和祖母相继去世后,16岁时他最后一个亲人、双目失明的祖父也去世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川端康成常年幽闭家中,心理十分的敏感和寂寞,年幼失去双亲,不幸的身世使他形成一种孤僻的“孤儿气质”。这种性格以及它所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忧郁情绪,在东京的喧嚣对比下显得愈发明显,为了从这种压抑的情绪中逃脱,作者踏上了伊豆的旅程。作者在途中被一名十四岁舞女的纯真和美貌所牵动,不由自主地随同舞女等一行巡回演出的艺人,从修善寺经汤岛、汤野一直辗转到了伊豆本岛南端的下田港,之后怀着依依之情,告别了舞女。而这其中的经历就是《伊豆的舞女》的故事来源。
  精彩分享
1、马背上的阿光,仿佛一个人被弃置在荒凉的地方,甚至连哭喊也忘却了。
2、当我拥有你,无论是在百货公司买领带,还是在厨房收拾一尾鱼,我都觉得幸福。爱像一股暖流滋润第道自去我。当我向物去你,即里还成说面对鸟语花香我也兴味索到只不。一切显得落寞,虚空。善于感知的心向物大得迟钝,甚于真每带会样一法捕捉自己的灵魂。向物去了恋人是悲伤的,更年上人难过的是迷向物了一颗心。
3、我任凭泪泉涌流。我的头脑恍如变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舒畅了。
4、我处在一种美好的空虚的心境里,不管人家怎样亲切对待我,我都非常自然地承受着。我和年轻的舞女在山路间前后相随,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却又不忍远离。后来我在灯火昏暗的夜里离开了她,却再也听不见舞女的那一句,“桥豆麻袋”。
5、南伊豆是小阳春天气,一尘不染,晶莹透明,实在美极了。在浴池下方的上涨的小河,承受着暖融融的阳光。昨夜的烦躁,自己也觉得如梦如幻。
6、山间的路氤氲着雾气,衣服被蒙蒙的雨打湿,胸前和双脚本该觉得冷,背后却因为疾步而行被汗湿,更因为难耐的情绪而焦躁。初识爱情在这样年轻的年纪,在这样如梦似幻的山里,就注定这是一场足以铭记也不可能结果的感情。
7、山间的路氤氲着雾气,衣服被蒙蒙的雨打湿,胸前和双脚本该觉得冷,背后却因为疾步而行被汗湿,更因为难耐的情绪而焦躁。初识爱情在这样年轻的年纪,在这样如梦似幻的山里,就注定这是一场足以铭记也不可能结果的感情。
  个人感想
  故事里的爱情有轰轰烈烈,有缠绵悱恻,然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伊豆的舞女》,在书中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耳鬓厮磨,甚至全篇的未出现“爱”字,但两个少年少女之间那朦胧含蓄的爱情最为动人。
  “我”和薰子之间朦胧含蓄的爱情,极具东方文学的爱情美。他们的爱情在全篇结束都没有用告白式的语言直接阐明,只是在神态、动作、语言等各方面展现出他们对爱情的悸动。“我”说,薰子听;“我”看薰子玩;“我”追随薰子旅行。两人未说爱情,却时刻悄悄地关注对方,是含蓄缠绵的爱意。
  他们之间有爱情,然而终究无法一起。薰子妈妈不应允薰子陪“我”看电影,表面看是家长不同意,实际是他们之间存在着阶级差异,终究无法走到一起。“舢板摇晃得很厉害,舞女还是紧闭双唇向一边凝视着。我抓住绳梯回过头来,想说一声再见,可是也没说出口,只是又一次点了点头”,这便是“我”与那个少女的结局。
  薰子与“我”虽然没有走到最后,都是她会长留“我”的记忆。“我”与伊豆的舞女的爱情是朦胧含蓄的,他们没有表白心迹,没有过界交往,甚至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但他们的爱意却可以从其中的神态、动作中体现出来。
  在我们成长路上的爱情、友情,也许总有各种原因,导致感情慢慢疏远,不再联系。但我们也不必为此感到悲伤惋惜,那些曾经存在的回忆就足以珍贵,予以慰藉。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不是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主要作品:《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东京人》《湖》《富士山的初雪》《睡美人》《父母的心》《花未眠》《美丽与悲哀》《一只胳膊》《落花流水》《月下的门》《美的存在和发现》《蒲公英》《椿》《十六岁日记》《名人》《浅草红团》《水晶幻想》《化妆和口哨》《抒情诗》《纯粹的声音》《少女的港湾》《高原》《美丽的旅程》《温泉旅馆》《独影自命》《我的伊豆》《哀愁》等。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著  I313.45/C908-2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201364, 今日访问量: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