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33期 总第314期《雨夜灯》

  • 发布时间:2023-09-26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39

10卷第33        总第314

《雨夜灯》

           ——林少华著

    小文21班   雷春妳      指导老师:梁莉冰


内容简介

《雨夜灯》描写了作者对乡村田野生活的向往,对东北黑土地的留恋,对社会丑陋现象的鞭挞,对人间正义行为的赞美!林少华老师以他一贯特有的笔锋,讴歌了时代,赞扬了人性美的力量!弯弯小河道,篱笆墙上一朵朵盛开的牵牛花,黑夜中远方那一盏亮着的等待家人归来的老油灯,朴实而又温馨的画面,唤醒并且温暖了人们心中久违的老家记忆。

写作背景

林少华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人,在长春附近的一个小山村度过童年的时光。在文中,他引用史铁生的哲思:“夜晚是人独对苍天的时候:我为什么要来?我能不能不来,以及能不能再来?”哲学和人生的命题无解,但需要点灯照亮人生的迷茫。“面对无边的夜空和无尽的雨丝沉思良久”,这本《雨夜灯》所收录的,就是他思考的结晶。

精彩分享

1. “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我,更像一条鲑鱼,在广阔的海域中游了几圈耍了一阵子,忽然涌起一股冲动:游回自己的出生地看看。

2.茂密的绿色叶片托起两大朵粉色重瓣牡丹,牡丹后面潇洒有力地探出一枝杏树样的枝条,喜鹊高登树枝,尾巴上翘,头部前倾,一张嘴欲张未张,另一张嘴完全张开。

3.灯光越来越暗,姥姥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身影模糊了,只剩下豆粒大的灯光固执的守在迷蒙的远处……

4.尤其脚下和眼前的路,沙土、荒草、车前子、马兰花,隐约可见往日牛马车辙,在庄稼的簇拥下向远方蜿蜒而去,我多么想沿这样的路一路走下去,走到地尽头天尽头……

5.不管怎么说,一个泡图书馆的官员比之一个泡洗脚馆的官员,腐败概率肯定小得多,至少身上会少几分庸俗之气。

6.在他们面前,我不能不反省自己的精神格局,不能不审视自己生命的维度和高度,甚至感到自己灵魂的卑微。

7.教育就是爱,就是在这里长久守候,并且留着灯、留着门。

8.但愿暑假我回来时它不辜负它母亲的爱,齐刷刷朝天举着粉色或紫色的小喇叭,尽情播放喇叭奏鸣曲……

个人感想

我和《雨夜灯》的相遇可以归结为缘分。或许是晴朗的早晨,或许是静谧的午后,又或许是寂静的夜晚,我走进了图书馆,企图从中找寻能填补我精神空虚的某一本书。此行是无目的的,因为浩瀚书海中我并不明确我想要找的是哪一本,此行又是有目的的,彼时的我并不想阅读为人周知的、大众的、出名的那些文学作品。于是我把选择的权利交付给缘分,纵容着自己漂流在排排书架之间,让目光温柔地缱绻在整齐排列的丛书中,我心里暗暗地期待着,我的脚步将会为哪一本书停驻?我的目光将为哪一本书逗留?

淡淡的书香使我平静,每一寸呼吸都透露着愉悦,我仿佛身处桃花源,身在乌托邦。指尖轻抚丛书,最终顿在了黄色封面的书上。它的黄不是岁月留下的,更像一盏冬日里的暖黄色的灯。一看书名——《雨夜灯》,这三个字不管是连在一起,还是单独拆开,都显得特别诗意,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就它了。

这本书是林少华先生的随笔,共分为四编,分别是“不想回城”、“中国何必在舌尖”、“教育就是留着灯”和“诗意正在失去”。第一编主要讲的是故乡之思、家乡之情。也是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念念不忘的一编。第二编主要讲的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及保护自然,第三编主要讲的是大学的教育,第四编主要讲的是倡导读书。然而全书并不是以某一观点或社会现状展开论述,而是林老师写日记一般,记录着人和事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翻开这本书,就像在听一个人默默地讲故事,听完了,你自己就能悟出了一些道理。

由于繁忙,我曾两次将这本书还回图书馆,空闲时偶尔想起它,又两次将它借了出来。不同于滑动光滑的手机屏幕,指腹摩挲纸质书籍的触感带给我别样的感受,其中一份是久违的兴奋——我已很久没有静下来读完一整本书。指尖翻飞着书页,我跟随作者走过那片他热爱着的黑土地,看得到他求学的背影和窗前灯下姥姥守候的剪影……多年后“我”重回故土,固执地找寻记忆中的故乡、承载欢乐童年的家,却早已物是人非。可即便“我”生活在城市许多年,“我”仍怀念以前乡下的日子,那消散不了的田园情结。

质朴纯粹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我从中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书中写到,东北的腊月有三个习俗:吃腊八粥、蒸年糕、送灶王爷。我的家乡也会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天送灶君。那天会做一种糖水糍,用糯米粉和红糖制作而成,下锅煮熟,捞出盛碗,撒上姜丝,上桌祭拜。那时我还小,父母不在家,家中大小事情都由奶奶操办。我犹记得当时奶奶煮糖水糍时,握着筷子的干瘦的、长着老人斑的手,那苍老的、温吞的话语穿越时光再次回响在我的耳畔:“送灶官,灶官吃了糖水糍,嘴甜了上天向玉帝说好话,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眼前的文字和耳边的话语重叠,我揪紧着记忆的尾巴,怀念起逝世多年的奶奶,眼眶湿润仍固执地回忆,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祈求多记起曾经的温情,然而终是物是人非,恍如隔世,再难追忆……

愿每一个在众生喧哗的尘世漩涡中拾起这本书的人,都能够安顿灵魂,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作者简介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祖籍山东蓬莱,生于吉林九台,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曾在暨南大学、日本长崎县立大学任教,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外国文艺》编委等职。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五十余种,广为流布,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落花之美》、《为了灵魂的自由》、《乡愁与良知》、《高墙与鸡蛋》、《异乡人》、《小孤独》和《林少华看村上 村上文学35年》等

 

  雨夜灯/林少华著   I267.1/L512-2  青岛: 青岛出版社,2019.3 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201206, 今日访问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