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第16期 , 总第354期《天真的人类学家》

  • 发布时间:2024-04-30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24

11卷第16期 , 总第354期

天真的人类学家

——奈吉尔·巴利

小教文2022班  苏丽娴     指导老师     

image.png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作者在非洲喀麦隆从事田野工作的笔记,主要讲述了作者两次深入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这是一本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也可以把它当成“人在”西非探险版,甚至贯穿全书的幽默让它堪称文字版的脱口秀。讲的是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原始部落18个月的生活,包括疾病困扰、车祸、心灵孤寂、语言障碍等种种经历。在经历种种磨难后,克服了疾病、孤寂、不适和无知,还慢慢地学会了伪装和打小算盘,甚至在重回故乡的时候难以适应欧洲文明。打开这本书,就像开启了一场前路未知、命途多舛,但又充满了异域原始魅力的西非部落之旅。

写作背景

创作于80年代,至今约40年。一次大战后,喀麦隆被英、法占领。1914年,西喀麦隆成为英国托管地,东略麦隆则成为法国托管地。1960年,东喀麦隆独立成为“喀麦隆共和国”。西喀麦隆独立运动则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统一,另一派主张并入尼日利亚。1961年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公民投票,西北喀麦隆决定并入尼日利亚,成为该国一省。西南喀麦隆则与喀麦隆共和国统一,成为“喀麦隆联邦共和国”的一邦。1972年再度举行公民投票,成为单一的国家,恢复国名为“喀麦隆共和国”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引得学者竞相来访。

人类学家作为一个职业,充斥着源源不绝的小麻烦和大灾难,需要面对未知、危险、疲劳、孤独,和长时间的等待。虽着眼于当地的官僚作风,土著的自私和愚味,厌恶女性的传统,以及蚊虫肆虐、疾病丛生的环境但人类需要多元的世界观,将现代社会的想法强加给非洲原始部落也许是一种傲慢。经过学习才能辨识照片,我们也需要更多了解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世界。

精彩分享

1.一个族群如果失去认同,最令人类学家扼腕的是世界失去了某一特殊“世界观”。世界观是一个民族数千年互动与思考的产物。因此,一个民族的消失也代表人类可能性的萎缩。对人类学家而言,一个民族的人数多寡无关乎它的重要性

2.分离总带来空虚,一种淡淡的无边寂寞感。很快你就忘记田野工作多数时候极端乏味、孤寂与身心崩解。金色蒙雾降下,原始民族开始变得高贵,仪式变得更震撼,为了达成现在的某个伟大目标,过去无可避免地被重组了。直到重读田野日记,我才明白当时的情绪主要是结束多瓦悠研究的歇斯底里狂喜。

3.老实讲,不管是当时或现在,我都觉得田野工作或其他学术研究,其正当性不在对集体的贡献,而是远为自私的个人成长。学术研究就像修道院生活,专注追求个人性灵的完美。其结果或许会服务于较大层面,却不能以此论断它的本质。不难想象,这种观点不容于学界保守派与自诩改革者。他们深陷恐怖的虔诚与洋洋自得中,拒绝相信世界其实并不系于他们的一言一行。

4. 他的生命就像一页与熵的对抗史——将就使用、修修补补、挖东补西、左支右绌、锯这砍那、披打敲击——漩涡般无止尽。

5. 大家似乎不觉得费力盯紧琐碎细节与明目张胆忽视民主原则之间有莫大矛盾。研究调查未能改变些什么,却看到了另一种生活,同时用全新眼光审视自己。没有荒诞,只有视角。

个人感想

我是通过书上“另人捧腹不止的人类学笔记”标签吸引来的。作者奈吉尔·巴利以亲身经历和深入观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充满魅力的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但随着深入阅读反而被作者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审视与反思打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人类学的研究书籍,更是一本关于生活、人性和文化的探索之书。作者以一颗赤子之心,融入多瓦悠人的日常生活中,与他们共同经历生活的喜怒哀乐,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学家对于文化、社会和人类的深刻洞察和关怀。
   其中最让作者抓狂的部分是喀麦隆的官僚系统和拖沓的办事风格,各类证件的审核批准就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等待的期间还受到了小偷和妓女的骚扰,并且患上了严重的疟疾。不过好在有教会的全力相助,巴利的田野作业才能够得以继续下去。这让他发现传教士并非如人类学家一直批判的那样,他们并非是什么文化帝国主义者,反而十分谦逊,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诸如此类,这本书有很多截破人类学的各种学术幻想的思考,着重反思人类学研究中的人文关怀及其伦理关系。
   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类学家对于田野工作的热情和执着。他们不远万里,来到陌生的地方,与陌生的人相处,为了探索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奥秘而不断付出努力。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于人类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与其他人类学作品不同的是,这本书真实反映了作者的心态,感受和历程,他用非常幽默捧腹的语言来描述所面对的各种情况,让我在哈哈大笑的同时又不得不去为作者的这种职业精神所震撼。

虽然作者常常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甚至会有性命之忧,但他从来没有因为挫折而放弃,相反带着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去克服每一个苦难,这正是我们每一位读者应该从他身上所学习到的精神。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会经常显现作者所经历的画面,让我忍俊不禁。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对于非洲文化和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多瓦悠人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和社会结构都让我感到非常新奇和有趣。通过与他们的接触和交流,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也更加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
  原来有人是这样生活的,铁匠是不洁的人,铁匠只能和制陶的女人结婚,制陶的女人和产婆也都是不洁之人,不能和大家一起济水。雨是由专门的求雨的人做法求来的,人死后头颅要被割下来,喷满啤酒和排泄物,做很隆重的法事才能结束,还有男孩子要接受割礼,同房不能看见彼此,有无乳房的一群人,有太多颠覆认知的事情真实地存在,且有一群人深信不疑。放在21世纪只觉得非常稀罕。
    在这颗星球上,有很多人,过着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如果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不要被无形的枷锁困住,如果可以,去追寻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奈吉尔·巴利1947年生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金斯敦,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牛津大学人类学博士,前大英博物馆民族志学组附属人类博物馆(Museum of Mankind of the Ethnography Department of the British Museum)馆长

主要作品:《天真的人类学家》(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Dancing on the Grave,Not a Hazardous Sport》、《Ceremony》、《The Duke of Puddle Dock》、《Smashing Pots》等书,并为Channel 4电视台编写、主持Native Land影集等。

 

天真的人类学家/奈吉尔·巴利    C912.4/B043   

武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馆藏地:社会科学(东区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198906, 今日访问量: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