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第28期,总第366期《出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

  • 发布时间:2024-06-14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72

11卷第28 , 总第366

 

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

——李时新 著

历史233班  胡之予    指导老师  梁莉冰

image.png

内容简介

书籍采用双线融合叙事手法,以失散红军的人生故事为主线,战局战况及长征军事部署为副线,李时新作为写作者的第三人称叙述,与受访红军的第一人称自述,相互对照,两两交织。配合大量的采访照片、来往书信及战场遗址图照,以小窥大,从“士兵”角度管窥时代风云,终成一部将历史全局、历史现场、历史细节融会贯通的纪实作品。 

197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行署文化局红军长征过桂北调查组,沿长征路线调查了7个34个公社136个大队,访问了550多位当年帮助过红军的群众以及77位在当地安家落户的掉队红军,撰写了《关于调查掉队红军的情况报告》。1979年开始,李时新先后拜访了当年因伤掉队的红军陈新州、兰金甫等人,开始了对失散红军长达40年的追踪采访。李时新的采访口述实录为基础,辅以珍贵的历史文献、出版的回忆录等,再现了22位失散红军历经湘江血战后回归乡村的特殊命运。

写作背景

1978年2月,广西开始全面调查红军长征过桂北情况,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普查,重点是桂北地区失散红军的现状。调查组访问了在当地落户的 72位失散红军和 550余位帮助过红军的村民,形成全面调查报告采访口述实录。1982年9月,中共桂林地委党史办和中共灌阳、全州、兴安、龙胜资源县委党史办公室联合组成的《红军长征过广西》编写组开始进行资料征集工作,不仅在桂北实地调查访问,还远赴、闽、粤、湘、云、贵、川及北京查阅征集数百万字资料。

之后,李时新开始了多年多次集体或个人重走湘江战役长征路,开始了对失散红军刘来保、李贵财、陆献兑、陈正邦、毛八连、刘华连、廖仁和、邓炳彪、余财凤、李德祥……个人或集体采访。李时新发现绝大部分失散红军,不论曾经是官还是兵,他们几乎都出身农民。但一加入了红军,在红军这座火红熔炉中火锤炼,就已经具有了中国小农经济传统农民所没有的特质,即红军特质:除了军事技能,他们具有了信仰、理想、信念、政治理论素质、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这些红军特质因入伍时间长短而程度不同,军龄越长,越丰富深厚,水平越高越坚定执着,这在采访中一再得到证实。他们经历了中国革命中最惨烈悲壮的一段进程,从他们记忆深处穿越而出的既是个人的生命史,又是中国红色革命史。他们濒临绝境获救重生,人生命运剧变,甚至能证明他们革命生涯的所有物证都已无存,但信仰、信念、理想的青春印记已烙进了他们的大脑沟回,深入了他们的骨髓,身躯里始终奔涌着红色军人的热血,思想上、精神上始终都大步走在已离他们远去的红军军阵队列。他理解,这就是初心和使命。于是,李时新开始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题材的文学创作。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前夕,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下达集结令,责任编辑何伟吹响冲锋号。终于,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跃然纸上。

精彩分享

1、从都庞岭深处扑出的1934年初冬的冷峭山风,卷起漫天黄叶,飘洒向这支正从旧历史走向新历史的悲壮的中央红军大军。他们正迎着冷峭山风,踏着血迹,一步步走进湘桂走廊,走近湘江,走向生死存亡关头,走向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决定性转折,也走向他们个人命运的决定性转折。

2、炸断和未炸断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溅着黏黏的血,还挂着、吊着浸透血的军装残片。桂军的军装是草黄色。红军的军装是灰色。但浸透了血,全变成了一个色:凝血色。

3、我们过湘江时,浮桥已被炸断,在敌人猛烈的炮火面前,我们只有冒死过江,我周围不少战友都中弹牺牲了。眼看着战友一个个地倒下,没有一点办法。人家往前冲我也冲,前面倒下去,后面接着上,怕也没用。惨啊,战士的遗体浮在江面上,江水都成了红色。我是扒开一个个战友的遗体朝前走的。我不会游水,到了水深的地方,就抱着两个漂浮在江面上的战友的遗体,浮过了湘江。

4、初升的太阳,像被刺刀挑开的胸膛,血光浓烈,满天溅酒。  

溅洒在越城岭山脉突断成两截,在此分界东西的桂北古镇界首

溅洒在流经界首镇外上游因暴雨而突然暴涨的湘江

溅落在由灌阳新圩方向通往界首湘江渡口的那条黄泥路上

溅落在黑压压簇拥在一起拼命奔突冲涌向湘江的人流上

溅落在道路两旁遍地杂乱丢掉的机器、炮架、书籍、纸币、宣传品,甚至一箩筐一箩筐翻倒在地的银元上

溅落在离湘江越近,越来越多倒卧在地的红军伤病员及尸体上……

5、他抬起白发苍苍的头,满脸老人斑,泪光斑驳。泪光里,青春信念和暮老执着交会熔融。

个人感想

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书中对于失散红军战士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这些战士们在面临生死考验、孤立无援的绝境时,展现出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勇气和坚韧。他们中的许多人,尽管身体遭受重创,生活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着生命的威胁,但他们的内心却始终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信仰。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找到出路,就一定能重获新生。这种坚定的信仰和毅力,让我深感震撼。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红军战士们不仅要面对来自敌人的残酷打击,还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挑战。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奋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的这种精神,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什么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信仰。此外,书中还通过大量真实的采访记录和口述历史,生动地还原了湘江战役的惨烈场景和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这些真实的历史细节,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历史,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为革命事业付出巨大牺牲的红军战士们。这本书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革命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关于作者

李时新桂林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是广西知名作家,著有中长篇纪实文学《血城》《血江》《血围》《血海》《邓小平在1929》等,长篇传记文学《民主斗士李任仁》等。他的代表作《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基于作者历时40年的采访实录和长征胜利60周年、70周年、80周年对掉队红军、红军后代的亲访实录,以实地走访、口述实录的形式,详尽地记录了22位湘江战役失散红军的从军、征战、受伤、掉队,以及收到当地群众帮扶救助的故事。这部作品曾获得多个奖项和肯定。1979年,李时新还读大一时,就因为机缘巧合结识了湘江战役中的失散红军陈新州。后来,他又因为自身兴趣,先后搜集整理了多位失散红军的资料,并多次进行实地走访。《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一书的写作,可谓是积累多年之后的水到渠成。

 

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李时新[著]     I253.2/L267     

漓江:漓江出版社,2021           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222334, 今日访问量: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