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第46期 总第384期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著
汉语言文学231班 凌丽 指导老师张丽丽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苇岸的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放蜂人》等。苇岸在书中以优美的语言描画出自然界中循环生长的万物——哪怕一棵小草的诞生而驻足观察,为那些平凡的麻雀的叫声而思虑,为古老的廿四节气在北方的变化留下真实的印记,甚至为窗前的黄蜂写下墓志铭,为这个世界留下珍贵的不计其数的思想与创造性表达,还有生命祝福和大地咏唱,并由此提出人类以大地为居所,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而不要妄为。通过阅读这些散文,读者得以了解苇岸丰厚的创作阅历和深邃的精神世界,以及他恪守和阐释的大地道德信念。
写作背景
苇岸的创作受到了西方自然文学的影响,特别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对他的影响深远。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是苇岸所崇仰的,这本书让他获得一次新生,也最终使他从诗歌转向散文创作。基于自身对生活在都市边缘的体验,以及他对自然和大地的深厚情感,苇岸崇尚自然的法则,相信这些法则也适用于人类,并在作品中诠释他的“大地伦理”和“大地写作”概念,提醒人们应该节制,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精彩分享
1.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日落,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仿佛有什么阻力,太阳艰难地向上跃动,伸缩着挺进。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2.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而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3.下雪时,我总想到夏天,因成熟而褪色的榆荚被风从树梢吹散。雪纷纷扬扬,给人间带来某种和谐感,这和谐感正来自纷纭之中。雪也许是更大的一棵树上的果实,被一场世界之外的大风刮落。它们漂泊到大地各处,它们携带的纯洁,不久即繁衍成春天动人的花朵。
4.麦子是土地上美、典雅、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的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麦田是五月宝贵的财富,大地蓄积的精华。风吹麦田,麦田摇荡,麦浪把幸福送到外面的村庄。到了六月,农民抢在雷雨之前,把麦田搬走。
5.三月是远行者上路的日子,他们从三月出发,就像语言从表达出发,歌从欢乐出发。三月,羔羊也会大胆,世界温和,大道光明,石头善良。三月的村庄像篮子,装满阳光,孩子们遍地奔跑,老人在墙根下走动。三月使人产生劳动的欲望,土地像待嫁的姑娘。三月,人们想得很远,前面有许许多多要做的事情。三月的人们满怀信心,仿佛远行者上路时那样。
个人感想
捧读《大地上的事情》,来到他那宽阔的、安静的而又经由他细细抚摩过的世界,我用心咀嚼了苇岸短暂一生中流传甚广的这部著作,被他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所打动。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大地的赞美诗,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特别是书中对四季的描写十分动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春天的万物复苏、夏天的热烈生长、秋天的丰收与凋零、冬天的沉静与等待,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和生命力。苇岸仔细认真地观察四季更迭,对古老的计时有一种特别的感知。因此他对大自然的敏感,总是把播种、劳动和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春天,苇岸“踩在松动的土地上”,他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播种未来;夏天,“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满载着歌声和希望;秋天,“大地上到处都是果实,它们露出善良的面孔,等待着来自任何一方的采取”,看所有结满籽粒和果实的植物将丰足的头垂向大地,致以无限的敬祝和感激;冬天,地表阴面残留的积雪被大地的体温吸收,余下斑斑点点,“仿佛一头在牧场垂首吃草的花斑母牛”。
苇岸的文字充满灵性,仿佛会呼吸。他生活行吟在养育自己的本土上,他知道大地的脉络、河流的走向;他熟悉劳动的姿态,从播种到丰收最后再播种;他懂得每一只活动在大地上动物的朴素愿望,小小的而又轻易实现;他感怀每一个季节每一棵树随时间而流露的脸庞,圈圈年轮是它们成长的刻度。正如作家林贤治所说:“苇岸的存在是大地上的事情,他与大地同在。”我们见证了他的归宿,也让我们得以享受片刻安宁。
苇岸既是一个细致的观察者,也是一个深刻的思考者。他叙述的冰山之下藏着自己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这让我陷入沉思。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的日子总是浮躁而快节奏地消逝,在茫然中迷失自我。苇岸笔下关于自然的一切,是我们日常所见、却未曾是我们的日常所感,我们正在逐渐丧失对自然的真实感知,进入机械式的时间循环。
苇岸生来不同,他随时随处用心搜罗大地的讯息,把麦地、树林、冬日的小灰雀,连同自己质朴的生命一起带入太阳的光流,用孩子般的透明映照着这个世界的丰富与美好,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万物的浩瀚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而我们也有这样的链接——他的叙述不仅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的记忆,也使我们想起一些遥远的、渐渐陌生的事物,让我们一并融入暖阳,回到最初的襁褓中。
《大地上的事情》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它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灵魂深处感受大地的温度,唤起最原始的、探索精神生活的本能,重新认识这片辽阔、安静的世界。
作者简介
苇岸﹙1960年-1999年﹚,原名马建国,诗人、散文作家。他于1960年1月7日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哲学系,翌年春正式入学,并接触朦胧诗。1986年经海子推荐《瓦尔登湖》后受此书影响,苇岸由诗歌彻底转向散文创作,其创作的散文被选入多种语文教材。1999年5月19日19时,苇岸因肝癌医治无效辞世,终年39岁。苇岸一生关注大地上的事情,将自然万物融入创作,其风格严谨、克制、谦卑而充满赤子深情,富有别的作家鲜有的天真气,展现了他对自然、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的作品影响了活跃在当今文坛的许多作家、诗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影响愈来愈深远而广泛,苇岸被文学界和思想界誉为“中国的梭罗”。
主要作品:《大地上的事情》《太阳升起以后》《上帝之子》《最后的浪漫主义者》等。
大地上的事情/苇岸著 I217.62/W543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