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13期 总第414期
《动物农场》
——乔治·奥威尔著
小教文2023班 桑晨 指导老师 林桂安
内容简介
一个动物庄园里,有各种畜养动物。一天,最有智慧的一头老猪麦哲把所有动物都召集起来,号召动物们为了改变被奴役、被宰杀的命运而驱逐人类。这次宣讲后不久老麦哲便逝世了,不过他的思想却在动物们中间流传开来。动物中最聪明的猪成了革命先锋,积极做准备,并且产生了两个杰出的领袖——雪球和拿破仑。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冲突中,动物们将所有的人类都赶出了庄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动物庄园。在两个领袖的带领下,庄园的法律七诫建立起来,动物们从事人类的劳动,努力工作。
猪因为最聪明而成为动物中的管理者,他们最先学会了人类的文字与各种发明,并指导其他动物学习。但其他动物智力不够,无法学会。所以庄园里的所有命令都由猪发出,两个领袖的争论成了必然,他们成为死对头,一个提出任何计划,另一个必然反对。拿破仑有政治头脑,懂得拉拢支持者;而雪球善于鼓动他人。后来拿破仑圈养了9只小狗崽,对他们进行特别教育,暗中将他们培养成自己的杀手。
一次辩论中,眼看拿破仑要败落,他号召这些狗追杀雪球,雪球落荒而逃,拿破仑获得绝对领导权。渐渐地,猪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特权,逐渐脱离了其他动物,蜕变成同人类完全一样的牲畜剥削者,动物庄园的名字被废弃。
写作背景
《动物农场》创作于1945年,彼时正值二战后的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格局复杂多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立明显。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英国政治小说家和散文家,他曾在缅甸担任殖民地警察,后因对帝国主义不满而辞职,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1936年底,他赴西班牙参战,亲眼见证了左翼阵营内部的激烈冲突与斗争,对苏联控制下的西班牙共和派进行政治及人身迫害、思想控制的做法感到愤慨。从西班牙战场幸存归来后,他对政治极权主义的罪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加上1934年起苏联开展的大清洗运动,促使奥威尔与先前对苏联体制持乐观态度的西方左翼知识界产生决裂,他严厉谴责斯大林政权的集权统治。在此背景下,奥威尔创作了《动物农场》,该小说的蓝本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苏联史,以童话的形式对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之本质进行了深刻批判。
精彩分享
1. 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2. 战争就是战争,死人是唯一的好人。
3. 所有的动物生而平等,但是一些动物生来要比另一些动物更平等。
个人感想
当我初次翻开《动物农场》时,心里头满是期待,盼着能看到一场像小时候听过的那些温馨童话一般,轻松又有趣的动物冒险。可谁能想到,随着书页一页页地翻动,一股莫名的寒意从心底慢慢升了起来,我这才渐渐明白,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故事,分明是对现实狠狠的、毫不留情的辛辣讽刺!
故事开始于曼纳庄园,这里的动物们长期在人类主人琼斯的压迫下艰难度日。就在这时,老麦哲出现了,他就像一道闪电,“唰”地一下划破了黑暗,提出了一个特别大胆的想法:动物们要自己当家作主!“四条腿好,两条腿坏”这句口号,就跟一把把燃烧的火炬似的,瞬间点燃了动物们心中反抗的火焰。它们齐心协力,奋起反抗,成功赶跑了琼斯,建立起了属于动物们自己的农场。这开头,像极了那种热血逆袭的爽文,当时我也跟着满心欢喜,心里头直憧憬着动物们往后的美好生活。
起初,一切都很美好。动物们自己耕种、收获,果实大家共享,还立下“七诫”来维护平等。雪球充满干劲地规划着农场建设,拿破仑也似乎在专注于教育后代。然而,好景不长,悄然间,一切都变了味儿。拿破仑露出了它的獠牙,它偷养九条恶犬,将竞争对手雪球驱逐出农场,随后更是肆无忌惮地篡改"七诫"。曾经属于全体动物的牛奶和苹果,被猪毫不客气地霸占;猪还开始与人类做起交易,甚至违背最初的誓言,像人一样直立行走。曾经那个充满理想与平等的农场,在权力的腐蚀下,变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书中的动物们,活脱脱就是现实中我们的影子。拿破仑就是那些被权力冲昏头脑的野心家。一旦手握权力,尝到了其中的甜头,便将最初的理想和誓言抛之脑后。它凭借谎言和暴力,牢牢掌控着农场,把其他动物变成了新的奴隶。而斯奎拉,那巧舌如簧的本事,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猪的贪婪自私粉饰成“为了大家好”。这不就是现实中那些颠倒黑白、操控舆论的人的真实写照吗?可怜的动物们,被这些虚假宣传彻底洗脑,即便生活愈发艰难,食不果腹、劳作繁重,却依旧坚信农场在不断进步。这就如同现实里,一些人被别有用心者误导,却丝毫没有察觉,还在为压迫者摇旗呐喊。
那些忠诚善良的动物,同样让我感触颇深。拳击手,它拼尽全身力气干活,始终坚信“我要更努力工作”,可最终换来的却是被送进屠宰场的悲惨结局。它的遭遇,不正是现实中那些默默奉献、辛勤劳作,却始终被剥削的劳动者的真实缩影吗?还有本杰明,它明明早就看透了一切,却选择了沉默不语。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有许多人面对不公,觉得自己势单力薄,无力改变现状,从而选择沉默。但他们不知道,沉默只会让黑暗不断蔓延,让不公愈发猖獗。
《动物农场》恰似一面清晰无比的镜子,照出人性的复杂、权力的丑恶和社会的荒诞。它宛如一记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时刻警惕权力的过度集中,不要被那些虚假宣传所迷惑,更不能对身边的不公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提出质疑,勇于为正义和公平发声。千万不能让“动物农场”这样的悲剧,在我们所处的世界里再次上演。毕竟,自由、平等这些珍贵的果实,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守护,用行动去捍卫。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作家。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仅以《动物庄园》和《1984》而言,他的影响已经不可估量。以至于为了指代某些奥威尔所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Orwellian)”。1950年1月,奥威尔病逝,享年46岁。
动物农场/乔治·奥威尔著
H319.4:I/A763-5
北京:中译出版社,2016. 馆藏地:社会科学三(东区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