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23期总第424期 《非暴力沟通》

  • 发布时间:2025-06-06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54

第12卷第23期总第424期

 

《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

体教244  陈家武                   指导老师  张丽丽

image.png

内容简介

《非暴力沟通》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所著的一本关于沟通技巧与心灵成长的经典著作。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减少冲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卢森堡在书中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核心要素: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通过这四个要素,人们可以避免使用评判、指责和标签,而是通过真实的感受去理解他人,进而满足彼此的需求。书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还包含大量实际案例和练习,帮助读者将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应用于日常生活,无论是家庭矛盾、职场冲突,还是自我内心的疗愈,这本书都能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非暴力沟通强调,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习得的。它认为,我们所有人有共同的、基本的需要,人的行为是满足一种或多种需要的策略。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联系使我们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换言之,非暴力沟通提供具体的技巧帮助我们建立联系,使友爱互助成为现实。

写作背景

社会背景 :马歇尔・卢森堡成长的时代背景是充满挑战和变迁的。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社会面临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如种族歧视、社会不公等。这些社会问题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沟通不畅,也促使作者思考如何通过改善沟通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作者经历 :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受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他接触到了大量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困境。他发现,人们在沟通中常常会使用一些带有评判、指责、命令等性质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仅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矛盾和冲突,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伤害。因此,他开始深入研究和探索一种更加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最终创立了非暴力沟通模式,并将其写成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精彩分享

书中强调,观察与评论之间的区别是沟通的第一步,很多冲突的起因往往源于个体对事件的主观评价和片面理解。通过清晰的观察,个体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建立更为开放和有效的沟通环节。例如,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父母常常以权威姿态要求孩子遵从,这种沟通方式频繁引发冲突。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技巧,父母能够学会以倾听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从而促进家庭和谐。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个人感想

在图书馆静谧的氛围里,我邂逅了《非暴力沟通》,它宛如一束光,穿透了我心中对沟通的懵懂与迷茫,开启了一场温暖而深刻的心灵探索之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沟通技巧的指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困惑与不足,同时也给予了我改变的力量。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要素,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对话。它强调,我们的语言应该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而不是筑起高墙。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过往的沟通方式,那些因急躁、误解而产生的争执,那些因表达不清而错失的机遇,仿佛都在眼前重现。而书中的智慧,如同一股清泉,洗涤着这些尘封的记忆,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语和行为。

回忆起曾经在一次团队合作中与成员产生矛盾的情景,当时,我们因为对项目进度的分歧而争执不下。我指责对方拖延,而对方则反驳我过于苛刻。双方各执一词,沟通陷入僵局。如今想来,那时的我,正是忽略了感受与需要的表达,而仅仅停留在对行为的评价上。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交流,或许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当时的我,若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焦虑和对项目成功的渴望,同时倾听对方的困难和想法,那么我们或许就能在理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倾听的艺术。曾经的我,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很少真正地去倾听他人的声音。然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不仅仅是等待对方说完,更是用心去感受对方话语背后的情感和需求。当别人向我倾诉烦恼时,我不再急于给出建议,而是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这种改变,让我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让我的内心更加平和。

在日常生活中,我逐渐感受到了非暴力沟通带来的积极变化。在与家人相处时,我学会了用温柔的话语表达关心,而不是急于批评和指责;在与朋友交流时,我更加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让友谊在理解中得以升华;在工作中,我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让我明白了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触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非暴力沟通,让自己的言语更加温和而有力,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而美好。如果你也渴望在这复杂的人际世界里寻得一份温暖与理解,那么《非暴力沟通》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我们一起走进图书馆,走进《非暴力沟通》的世界,去探索沟通的真谛,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温暖之光。

作者简介

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的创始人和教育服务主管。他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他的作品《非暴力沟通》不仅适合普通读者,也是心理学、教育、企业管理等领域的从业者的必读之作。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生于1925年,成长于动荡不安的底特律市,这使他对于怎样运用新的沟通方式在面对暴力时可以和平解决分歧,发展出浓厚的兴趣。他于1961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师从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获得了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随后的生活经历以及在比较宗教学方面的研究,促使他发展出非暴力沟通模式,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用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非暴力沟通/(美)马歇尔.卢森堡  C912.11/L789-1 北京:华夏出版社,2021。馆藏地:社会科学四(东区五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475281, 今日访问量: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