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卷第57期  总第224期 《面纱》

  • 发布时间:2021-12-24
  • |
  • 作者:行管20班 李秀慧 
  • 阅读次数:588

第8卷第57期   总第224期  2021年12月24日
        《面纱》
                                      ——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
                  行管20班    李秀慧             
内容简介
  《面纱》一文部分植入中国本土思想背景,讲述了在传统思想禁锢背景下的婚外情以及丈夫蓄意报复未果的故事。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美丽而又虚荣的凯蒂随身为香港政府细菌学家的丈夫沃尔特来到这块东方的殖民地。渴望爱情的她疯狂地爱上了表面风流倜傥的助理布政司查理·唐森,两人的偷情败露之后,凯蒂才发现她高大英俊的情人只不过是个自私而又虚荣的小人。走投无路的凯蒂只能遭受丈夫的疯狂报复,她不得不随丈夫深入霍乱肆虐的疫区行医,在觉醒的良知的逼迫下,历经化茧成蝶的痛苦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 学习如何去爱……
写作背景
  《面纱》是毛姆根据自己于1919—1920年游历中国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依据毛姆在该书序言中的说法,该小说的灵感有两个出处:一是他去意大利时读到的但丁《神曲》的《炼狱》篇中一个情节:锡耶纳的一位贵妇因丈夫怀疑她出轨,将她带到位于马雷马的城堡,期盼沼泽的毒气将之毒死。另一个说法是关于毛姆在旅行途中听说过的一个在香港的英国女人的故事。以此为蓝本确定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原型,《面纱》由此诞生
精彩分享
1. 安宁,在工作中是找不到的,它也不在欢乐中,也不在这个世界上或者这所修道院中,它仅仅存在于人的灵魂里。
2. 有时对人撒谎是不得不为之,但是自欺就不可饶恕了。
3. 美丽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最罕有、最珍贵的礼物。如果我们幸运地拥有美丽,就应该心怀感激。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就应该感谢别人的美给我们带来了愉悦。
4. 我知道你仅仅为了一己之私跟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据我所知,人们在爱上一个人却得不到回报时,往往感到伤心失望,继而变成愤怒和尖刻。
5. 我想你是对的,我们在对方身上寻找他缺少的品质太傻了。如果一个男人无力博得一个女人的爱,那将是他的错,而不是她的。
6. 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地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地需要一个正好的形状的心来填上他,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的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所以你填不了。
7.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思想,你的势利和庸俗,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8. 曾经我以为,爱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走到一起 ,相处的久了自然就会有爱。如今我才懂得,爱是消耗品,它不会从少到多,更不会无中生有 。热烈相爱的两个人有一天也会走到无爱 ,那么原本无爱的人呢,只会走到憎恨吧 ——那种恨,是不被理解,不得自由的重负和孤独 。
9. 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是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呼呼往灵魂里灌着寒风,我们急切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你填不了。
个人感想
  我惊骇于毛姆高超的成熟的技巧,他是个会讲故事的作家。他利用文学的灵巧直击人心,把看似朴实的事实面狠狠地捶打在读者身上;用冷静、克制的言语将人性暴露在外面,用他带有讥讽、幽默的言语将表情、感觉、直觉这种意识注射到小说人物肉体的行为中,阅读的过程中也就不自觉引发了强烈的代入感。
  文中凯蒂是个面容姣好、爱慕虚荣、有幻想欲的女子,但迫于催婚、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外部环境压力,最终和相较自己活泼性格而显得呆板木讷的沃尔特结婚。查理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凯蒂心灵深处的虚荣和幻想,红杏出墙自然而然。然而事情败露后,机敏、洞察力强的沃尔特察觉自己的妻子爱上了一个“二流货色”,他作为一个细菌学家,也不愿丑闻伸张,他对凯蒂的爱被喻作了小说中的忠狗,在互相折磨的陷阱里,沃尔特的精神洁癖让他心生复仇的想法。他欲借着控制瘟疫散播的工作,让凯蒂深处险境,然而造化弄人,沃尔特自己却死于瘟疫实验之中,正像小说所言“疯狗咬了好人,好人没事,疯狗死了”。在去往瘟疫区的期间,凯蒂途径修道院,她能觉察到修女平静的内心,她也慢慢觉察到了骗子查理的卑鄙人性。面对着善良、内敛、敏感的沃尔特,她由衷佩服他高尚的人格,凯蒂带着一种愧疚,希望得到丈夫的原谅,最后瓦尔特也没能原谅凯蒂。故事的尾声,怀孕的凯蒂见到查理,再一次沦落,深知他是一个“二流货色”也依旧爱着,她感慨自己的愚蠢,正像沃尔特对她的感觉。同时,用凯蒂母亲的死加深了人性的刻画,她在父亲的眼中读出了释然,一种她对沃尔特死时悲伤外的情绪。
  而且毛姆塑造的主人公,都是已经成为或最终成为了自由独立的个体。如凯蒂在从霍乱之地回到香港,到达英国之后的思想,作为都有了不一般的变化,以至于她能清晰的对父亲说出“我想要个女孩,抚养她长大,不让她犯我犯过的那些错误。回想以前做小姑娘时的我,就会恨自己,又没别的机会。我要培养女儿,给她自由,让她靠自己的力量独立于世。我要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爱她,抚养她长大,不只是为了让某个男人因为很想跟她睡觉而供她吃住,养她一辈子。”这句话和初次认识凯蒂这个形象的感觉是截然相反的。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拥有自己欠缺的独立与自由,行于世间。
  所以,生活也并不是主人公大彻大悟、痛改前非的狗血剧,它有众多幽微曲折,反反复复。毛姆笔下的凯蒂,淡然地接受了自己的罪恶与美好,不夸大,不缩放,不畏惧,也不刻意。也许人性就是如此,需要你恰如其分地正视它,虽然罪恶、欲望与美好纠缠交织,但是它们却不再控制你,剥去一切面纱,一切如旧,却也宛若新生。你能感受到那一个个面纱背后的灵魂像杂货铺子里的商品逐一摆在你的面前,大的、小的、美的、丑的、奇形怪状的......阅后也不禁带着毛姆式讥讽对号入座一番,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和众生百态一样也不过是扭扭曲曲,只是弯曲的形态、方式不同而已。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戏剧家。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却也让他变得坚强和富有同情心。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后创作的多篇著作中无不透露出对人生、艺术、信仰的深刻剖析。毛姆自1927年起定居于法国南部,直至1965年在那里逝世。他被公认为20世纪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他的小说机智、幽默,不时流露出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讥讽。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人性的枷锁》、《面纱》、《叶之震颤》、《月亮与六便士》、《刀锋》、旅行札记《在中国屏风上》及各种散文、短篇小说集等。

面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   I561.45/M356-43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490818, 今日访问量: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