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16期总第417期 《史铁生散文》

  • 发布时间:2025-05-13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36

第12卷第16期总第417期

 

《史铁生散文》

                                              ——史铁生

汉语言文学232  刘诗雨              指导老师 林桂安



image.png

内容简介

史铁生的人生是一个奇迹,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他从悲观失望到至强至尊,超越了平凡和苦恼,穿越了自己生命中的黑暗森林,抵达生命的本质,给无数读者以精神的启迪和引领。

 本书精选史铁生经典散文二十八篇,既有怀念亲人的名作《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合欢树》等,也有叙事抒怀的文字如《我二十一岁那年》《故乡的胡同》《墙下短记》《消逝的钟声》等,更有生命思考随笔《好运设计》《爱情问题》《“足球”内外》以及《病隙碎笔》系列等,并配有十几幅照片,包括作家旧照、手迹、书影等,全面展示作者作品和人生的风采。

写作背景

1985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从小说转向散文的标志, 2002年《病隙碎笔》透析治疗期间完成的"思想病历",达到他创作深度巅峰 。2010年《扶轮问路》是临终前对毕生思考的诗意总结,完成“向死而生”的闭环。史铁生的散文本质上是一场精神自救,他将加缪笔下的西西弗神话改写为中国版本——不是推石上山,而是在轮椅上建造巴别塔。这种写作的终极悖论在于:越是聚焦个人病痛,越能触及人类共通的生存本质。

精彩分享

1.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2.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3.在人口密集得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4.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5.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6.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7.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个人感想

如果生命是人必须要经历的一场征途,那么史铁生的征途上则充满了荆棘。初读史铁生是我初中时,那时年纪尚小,只知道先生很惨,只觉得命运真不公平,让一个如此热爱生活的人遭受如此折磨。

可到了大学我重新拿起先生的散文,细细地去阅读,才发现原来先生充满荆棘的生命在平常时刻对他来说也有不一样的美景。

先生患病时,想过死,想过这也许只是上帝跟他开的一个临时玩笑——往他的脊椎里装进了一个良性的瘤子。可都没有,他没有死而那也不是一个良性的瘤子。史铁生在二十一岁那年住到了友谊医院的7号,他的人生好似已经被上帝安排好了一般,任何变好的希望都没有给他。可他那破碎的躯体中蕴含着一颗心——历经千帆的豁达。是了,他不再被“上帝保佑”而陷入茫然,他认识了神——精神。先生说:“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这是史铁生的坚韧不拔亦是他给予自己的希望。他落魄之时会靠着友谊支撑,会与地坛深入交流,会环览这世间万物。他以世间万物为灵气,不断吸收着并供给于他的灵魂,好让其减少躯体的束缚。

《史铁生散文》让我最难忘亦或是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好运设计》。当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顺利之时,我们是否会开心。我想开心是有的,那我们会产生更多的东西吗?史铁生先生将爱情设计成顺局,读者被其带入,可终究会不免产生一丝怪异之感。史铁生也察觉到此,于是他说:你能在一场如此称心、如此顺利、如此圆满的爱情婚姻中饱尝幸福吗?于是就必须给“好运设计”的主人公加一点挫折,可这岂不是违背了“好运设计”中的好运?于是他说:苦尽甜来也是一种好运。是了,从这开始,才明白,世界上缺少不了一些苦难,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生是矛盾又复杂的,我想我们应该拥有喜怒哀乐,亦知人间冷暖,只有这样灵魂才不会单调,只有这样世间才会有一瞬间的感动和美好,我们才能成为我们。史铁生先生才能创作出令后人称赞不绝、感同身受之作,才能拥有一颗强大的灵魂。他以破碎之躯托起他心中的光明。

读完《史铁生散文选集》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句话:“贴近生活却又超越生活”。史铁生在面对世间之苦难,他做了许多思考,这思考哪怕在我日后是二十岁亦或三十岁再去看也依旧会使我钦佩于先生的通透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着智慧或悟性引领其去找到救赎之路的。就命运而言,休伦公道。而他思考苦难于他而言之时,他是细细地去剖析自己,最后他说,这是他的罪孽和福祉。在一切苦难砸向他时,先生选择用文字去包容这一切的苦难,他千疮百孔的身躯承载着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曾听过一句话: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史铁生。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真正感悟了。当我们对生命发出疑问时,他会回答你: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们使它有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意义:当我们对死渴望之时,他会温柔地劝慰道:死亡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说:先别去死,先试着活一活:当我们对爱抱有犹豫时,他说:你要爱就要像一个痴情的恋人那样去爱,像一个忘死的梦者那样去爱,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他将他所经历全部其创作之中,是以创作成就了他,丰富了他,使其灵魂丰满。

史铁生的文字平易近人却又富有哲理,他治愈着每一颗受过伤害的心,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于苦难之中存活,便已经将苦难所打倒,他以破碎之躯托起了属于他的光明。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插队,三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散文《我与地坛》《好运设计》《病隙碎笔》;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

  史铁生散文/史铁生 著           I267/S588-10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475545, 今日访问量: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