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20期总第421期 《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

  • 发布时间:2025-05-27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42

第12卷第20期总第421期

 

《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

                             ——金寿福

  历史233班  劳婧            指导老师  张丽丽

 

image.png

内容简介

《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作者金寿福,他用图文并茂,语言详尽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从大约公元前3100年统一国家的产生到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前后近三千年的古代埃及的人神合一的传统、官吏和官吏制度、古代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宗教世界、来世观念等各种文化发展。

作背景

金寿福的《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是基于作者四十余年的埃及学研究积累创作的。金寿福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埃及学博士学位,并多次参与埃及的考古发掘和文化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和一手资料。该书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与学术成果,旨在通过古埃及的文字、图画和实物,还原古埃及文明的辉煌与神秘,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文化成就及日常生活。书中还融入了作者对古埃及文明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通俗性的力作。

精彩分享

1.在这本书里可以了解到古埃及的一些传统文化。人神合一的传统的来源,国王将自己视作神的儿子或是将自己当作神明,国王成为神在人间的代理人,自然会有保护人民和国家安全的职责。

2.古埃及人婚姻的等级秩序和财产分配情况,夫妻之间的关系地位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还有他们的饮食习惯,面包的制作和酒的发明,以及多姿多彩的娱乐方式等等。

3.古埃及的宗教思想,是古埃及文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根源,书中介绍到古代埃及的文学、医学、艺术、各种科学等等都与宗教密切相关。

4.书中详细介绍了古代埃及的众神体系和信仰习俗,让读者感受到了古埃及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敬。作者也介绍了古代埃及人们的生活习惯,让读者对古代埃及的生活方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5.最后极具代表性的金字塔的设计、建筑,各个墓室的结构布局,木乃伊的制作也让大家体会到了古埃及人民无穷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以及对于最求来世幸福和对永生的渴望。此外,一些绘画、文字、装饰、服饰、等等,都能从中体会到古埃及人的聪明才智和多才多艺。

个人感想

作者的语言平淡,朴实无华。可能是因为这本书是作为历史著作而写,为了保持历史书所包含的用词严谨,客观的立场,语言逻辑清晰等特点,于是便用最直接简约,简单明了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关于古埃及文明的历史知识。作者的文笔流畅,语言不带有某种批判的色彩,没有过多写作技巧和过多的修辞。但是对书中内容的安排和知识的讲解很清晰,用最平常的话语表达出来,也并不会向其他历史著作那样用许多的引用各种文言句式来证明观点,所以并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无味。

在书里面,作者安排了大量刻着文字的泥板、雕塑或是各种壁画来证明他的观点。他所选的这些史料都是属于能够直接体现古埃及文明特征的一手资料,这就使他所提出来的历史观点理论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体现出了写历史的客观性和严谨性。此外,他多次引用了古埃及里的各种诗歌,有赞扬国王和诸神的,有描写战争的还有反应社会现状的等等。还有一些古埃及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或是壁画上的文字,和其他宗教作品。这些诗歌和作品或许是经过后世流传下来,已经不是最原始的版本了,有夸张和虚假的成分。但是这至少还能证明很多历史是有迹可寻的,不是凭空捏造出来,所以依旧是十分重要的证明材,这就使得书本的内容有更高的可信度。除此之外,他也引用其他历史作家的作品或观点,随后加上自己的观点和语言来阐述古代埃及的文明史。

在阅读这本书时,有几个方面的内容吸引到了我。分别是官吏的选拔、宗族观念和来世思想。

古埃及对官吏的选拔也是有讲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书。书里提到:不是所有书吏都是官吏,但是,所有官吏都经过了书吏这个阶段。这就表明了读书和做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埃及人反复强调要努力读书,成为书吏,为了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不惜贬低各个行业既辛苦又低等,就是为了突出书吏的地位。这好像和中国古代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点类似,但不完全是。中国也讲究“士农工商”的等级,但是也并不像古代埃及一样一并否决所有的职业,务农在中国古代还是有点地位的。但是把这么多的职业都贬低的话,我觉得太功利性,类似于现代的“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就怎么怎么样”,读书的其他修身、明志的好处就被掩埋了。对其他职业的贬低还可能会引发争执,增加社会矛盾。除了读书,官吏还得掌握一些组织管理能力,礼仪秩序,讲究忠于自己的上司等。这就有利于提高国家官吏的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关于古埃及的宗族观念,在书中提到古埃及人似乎并不是非常重视几代人住在一起,族长制也未能有所发展。我不禁好奇,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家族以小型核心家庭为主?书中给出的解释是与长期稳定的中央集权制有关,国王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宗族首脑。这让我想到了我国周朝时期的宗法制,我们也是认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秩序严明,但是也没有说离开宗族这一说法,等到商鞅变法时实行分家制度。我的理解是古代埃及的疆域可能并不是太大,人们主要是居住在尼罗河的两岸,处于国王统治机构能直接管辖到的地方,同时人民生产能力的自给自足。还有可能是他们对于神的崇拜传统源远流长,对神的崇拜可能超过了祖先拜。在书里还提到他们的来世思想,父母把儿子当做接班人,教导儿子要尽孝,同时也提到家族的延续。但是应该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把儿子当做自己死后的祭拜者和纪念者而要大于传宗接代这一思想。

在古埃及的来世观念里说:建造一间既能保存尸体又能使后人看得见的墓,同时还要亲人的祭拜和邻里和后人的缅怀。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是迷信的事,并不值得提倡,但在古代这并不少见,我倒觉得他们的来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好处的。他们重视墓的建造,从客观上说是为后世研究古埃及提供了丰富资料,就如法老的金字塔,不仅有巨大的史料价值还有建筑价值。墓地作为国王的财产,要想得到墓地就要讲究忠君思想,这也变相维护国家稳定。亲人的祭拜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后代,在古代,人口的增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关系着生产力的发展。其中还有邻里的缅怀,能得到他人的缅怀那必然要求邻里间的和谐共处,互相帮助。得到后人铭记,表明墓主人还要有一定的品质和能力。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人民会适当约束自己,一定程度上使社会环境得到改善。为了得到来世幸福,他们追求的并不是多么荒谬的事,反而在某些方面中倒是利于国家社会发展。

最后,阅读完这本书确实是使我受益匪浅,加深了我对古代埃及的认识,让我对古埃及的文明和古埃及人民由衷的赞叹。也明白了古埃及文明确实是世界文明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简介

金寿福,男,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埃及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代表作有《法老―戴王冠的人间之神》《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古埃及《亡灵书》等。

《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金寿福著 K411.2/J801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社会科学五(东区五楼)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475306, 今日访问量: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