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21期总第422期 《千年一叹》

  • 发布时间:2025-05-30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27

第12卷第21期总第422期

 

《千年一叹》

                 -----余秋雨

中文242  陆惠萍       指导老师  梁莉冰


image.png

作品简介

作品记录了作者余秋雨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跨越四万公里探访人类四大文明古国的惊险旅程。从希腊神庙到埃及金字塔,从两河遗址到恒河岸边,考察队以实地见闻串联起千年文明兴衰的叹息。面对希腊文明石柱上刻满的现代涂鸦,巴比伦空中花园遗址的荒芜沙丘,作者最初以敬畏之心解读历史密码;而当深入战火纷飞的中东、瘟疫肆虐的印度时,他的笔触逐渐转为对文明断层与人性异化的深刻忧思。全书在探访印度泰姬陵时达到情感高潮——辉煌建筑与贫民窟的残酷对比,折射出文明传承中的撕裂与悖论。《千年一叹》不仅是跨越时空的旅行笔记,更是对文明存续的哲学叩问。通过文明现场的真实切片,作者揭示了人类在创造辉煌与自我毁灭之间的永恒困境,在千年叹息中照见现代社会的文化危机与精神救赎的可能。

写作背景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在世纪之交完成的纪实作品,成书于2000年。正值全球迈入新千年的历史节点,冷战结束后“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西方现代性神话与东方传统文明激烈碰撞。作者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车队,穿越希腊、埃及、以色列、伊拉克、印度等十国险境,直面战火中的科索沃、瘟疫蔓延的恒河、地雷密布的约旦河西岸。面对后殖民时代的文明失序、古国辉煌与当代困境的断裂,余秋雨以学者身份介入现场:当西方中心论遭遇金字塔前持枪乞讨的儿童,当全球化浪潮吞噬两河流域的古老记忆,他以步履丈量文明的伤口。本书诞生于中国深度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的转型期,既是对亨廷顿“文明断层线”理论的田野回应,亦暗合世纪末人类对自身命运的集体焦虑。通过文明腹地的生死穿行,作者撕开了历史教科书的神圣面纱,在战壕与废墟间叩问:当古老智慧无力解答现代困局,人类该如何在文明的自毁与重生中寻找曙光?

精彩句子

1.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则因身后空虚而孤单。

2.在充满战争狂热的土地上,真正的英雄并不坐在坦克里,也不捧着炸药躲在街角,而是那些冒死呼唤和平的人。

3.世间太多不平事,有的国家,你永远需要仰望,而有的国家,你只能同情。

个人感想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如同一把穿越时空的钥匙,打开了尘封的文明墓穴,也剖开了现代社会的精神荒原。读完这部行走笔记,仿佛在尼罗河畔的星空下与法老对话,在恒河焚尸的火光中触摸生死,在战壕与废墟间听见历史的呜咽。余秋雨以学者的深邃与文人的悲悯,将文明的辉煌与溃烂、人性的崇高与卑琐,编织成一部震撼灵魂的史诗。 

余秋雨笔下的两河流域牧羊人,用刊载海湾战争头条的旧报纸驱赶羊群,四千年前的陶片被现代硝烟浸染;泰姬陵的倒影在朱木拿河中破碎,贫民窟孩童却用镶嵌陵墓图案的瓷砖残片刮分馕饼。这种时空错位的魔幻现实,揭露了后殖民时代文明被割裂的伤疤——当古国子民沦为自身历史的旁观者,当辉煌遗产成为旅游明信片的背景板,人类是否正在用“全球化”的利刃,阉割文明的灵魂? 

在当今技术狂飙、文化趋同的时代,《千年一叹》的警示震耳欲聋。当我们沉迷于虚拟世界的狂欢,当算法精准投喂碎片化知识,那些支撑人类走过千年的智慧根系正在枯萎。书中战地记者放下相机、跪在楔形文字排水渠边拾取镜头盖的情节,恰似现代人的精神隐喻:我们记录灾难,却遗失了悲悯;我们追逐流量,却埋葬了沉思。余秋雨穿越枪炮与瘟疫的旅途,实则是为迷失的现代文明招魂——当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我们是否需要重拾对古老智慧的敬畏? 

《千年一叹》的珍贵,在于它拒绝廉价的怀旧或傲慢的批判。日记体的文字间,既有巴比伦遗址黄沙淹没文明密码的苍凉,也有沙漠司机指着GPS定位说“这里曾是空中花园”的黑色幽默。当仪表盘上贴着的女儿数学奖状与脚下四千年前的砖石共存,这种撕裂感恰恰揭示了人类的永恒困境:我们既创造不朽,又亲手将其碾碎;既仰望星空,又深陷泥泞。 

合上书页,战火中的哭嚎、恒河的诵经声、沙漠驼铃的震颤仍在耳畔轰鸣。《千年一叹》不是浪漫的旅行散文,而是文明存亡的急诊报告。它逼迫我们直面最残酷的诘问:当人类用核武重写战争逻辑,用AI解构伦理体系,那些曾经让苏格拉底沉思、让玄奘西行的精神之火,是否还能照亮我们走向下一个千年?或许正如书中那位在废墟里种橄榄树的老人所说:“文明真正的复活,不在博物馆的玻璃柜中,而在普通人清晨煮茶时升起的第一缕炊烟里。”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文化散文开创者与代表人物。与柏杨、李敖并称“华语世界文化反思三剑客”。其创作以“文化大散文”为核心,融学术考据于文学叙事,在全球化语境中重构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谱,更以《千年一叹》等行走文本开启文明对话的先河。

主要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中国文脉》《行者无疆》《何谓文化》等散文集,戏剧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以及文明纪实文学《借我一生》《冰河》等。

千年一叹/余秋雨著   978-7-5596-3837-3/CNY52.00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475246, 今日访问量: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