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36期总第437期 《找回你自己》

  • 发布时间:2025-10-07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15

12卷第36期总第437

《找回你自己》

                                ——【美】大卫·西伯里 著

                     杨小虎 译

数学与应用数学241班  池佩蔚       指导老师  梁莉冰


image.png

内容简介:

《找回你自己》是大卫·西伯里所著的心理学作品,探讨现代人因过度付出而失去自我的问题。书中50个故事分析了“自私”与“不自私”的平衡,指出人们常因责任感或礼貌牺牲个人需求。作者提出“善意自私”概念,强调个人性格、兴趣和意愿的重要性,并指导读者如何在亲情、婚姻和职场设定界限,关注内心需求,以实现个人价值和关系平衡。该书将自私视为一种自我保护,帮助读者在复杂人际关系中找回真实自我,更从容地生活。

写作背景:

《找回你自己》与现代社会精神困境紧密相关。20世纪中后期,工业化和消费主义导致个人价值异化,人们在各种关系中过度付出,失去自我,经历情感和身份的困扰。心理学家大卫·西伯里观察到传统道德对“无私”的强调可能造成个体心理失衡,因此在书中挑战“自私”的污名,提出“善意自私”概念,强调在尊重他人的同时维护自我价值。这一理念与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对个体自由与自我实现的关注相呼应,旨在帮助现代人在复杂关系中重建主体性,应对身份认同的危机。

精彩分享:

1.唯一能保护你的是,无论世界如何待你,你都毫不在意。不管是什么样的麻烦,处理的第一原则都是独立,不仅独立于决定的结果,而且也独立于社会所给的结论。

2.只有内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遵从你的信仰,在坚持你的真理标准的基础上尽力做到最好,便没有人有权挑剔你,也才能收获真正的诚实与快乐。

3.所谓活得好,其实是接受原本的人生、接受原本的自己、接受原本的结果,抓住机遇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满足其结果 。

个人感想:

第一次在图书馆书架上取下《找回你自己》时,我并未期待太多——这类“心灵成长”书籍,总容易陷入“正确的废话”。可当指尖划过书页,译文里那股不刻意煽情、却字字贴肤的温度,突然让“自我探寻”这个被说滥的话题,有了全新的重量。

杨小虎的翻译太懂“普通人的挣扎”。书中没有喊“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的口号,反而写了一个细节:主人公每次买咖啡时,总习惯性点朋友推荐的款,直到某天店员问“你自己喜欢什么口味”,他才猛然发现,自己早已忘了“喜欢”的感觉。这个片段像一面镜子,照出我自己的日常:选专业时跟着热门走,买衣服时盯着网红款,连周末计划都要参考朋友圈的“标准模板”——我们总在追逐“别人觉得好”,却把“自己想要什么”埋进了潜意识的角落。译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只是把这种“无意识的迷失”如实呈现,反而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冲击力。

让我真正开始反思的,是书中对“自我与他人边界”的解读。杨小虎精准传递出原著的核心:“找回自己,不是拒绝他人,而是学会在‘被期待’里留一块属于自己的空地。”这戳中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作为大二学生,我总在“满足父母的期待”和“追求自己的爱好”间摇摆,甚至觉得“坚持自我”就是“不懂事”。直到读完书里那个例子——主人公在家人反对下坚持每周去画室,却意外让家人看到他眼里的光,最终达成理解——我才明白,“找回自己”不是对抗,而是用坚定的态度,让别人看见真实的你。后来我试着和父母坦诚聊起我对摄影的热爱,而非只汇报成绩,反而收获了他们的支持:原来真正的理解,始于敢于暴露自我的勇气。

合上书的那个傍晚,我走在学校的林荫道上,第一次认真观察路边的落叶——不是为了发朋友圈,而是单纯感受风拂过叶片的纹路。那一刻突然懂了,杨小虎译笔下的“找回自己”,从不是要去远方寻找什么特别的东西,而是重新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跳定节奏。就像书中说的:“你不需要成为更好的别人,只需要成为更真的自己。”这本译著最珍贵的,便是用温柔却坚定的文字,为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搭起了一座通往内心的小桥。

作者简介:

大卫·西伯里(David Seabury,1885-1960)是20世纪美国极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资深心理治疗师、多产作家与大众心理学讲师,以深耕“自我认知与人际边界”领域及通俗化的表达风格闻名。

他在纽约市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实践,经手数千个临床案例,积累了对普通人心理困境的深刻洞察 。基于实践经验,他创立了“中心主义心理学派”,并创办大卫·西伯里心理学院与成人教育学院,还曾于1950年在加州洛杉矶参与创办高等教育机构,亲任校长并获荣誉博士学位,致力于将专业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大众可及的生活智慧。

主要作品:《揭开我们的心灵》(Unmasking Our Minds)、《成长为生活》(Growing into Life)、《是什么让我们看起来如此奇怪》(What Makes Us Seem So Queer)、《如何成功地焦虑》(How to Worry Successfully)、《自私的艺术》(The Art of Selfishness)、《帮助自己获得幸福》(Help Yourself to Happiness)、《开创自我的未来》(Build Your Own Future)、《自我探索的冒险》(Adventures in Self-Discovery)、《为什么我们爱与恨》(Why We Love and Hate)、《今天耶稣如何治愈我们的心灵》(How Jesus Heals Our Minds Today)、《情绪低落时的高期望》(High Hopes for Low Spirits)、《没有紧张的生活艺术》(The Art of Living Without Tension)、《停止恐惧!》(Stop Being Afraid!)等。

 

做回你自己/【美】大卫·西伯里 著         X031/B821-4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藏馆地:社会科学四(东区五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675866, 今日访问量: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