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5期 总第406期
《死魂灵》
——果戈理著
系科23班 黄同祥 指导老师 林桂安
内容简介
《死魂灵》是果戈理的讽刺文学巨作。在本书的故事中,骗子奇奇科夫来到N市,打起“死魂灵”的主意。在当时俄国,农奴被视为“魂灵”,死后若未注销户籍依旧算是活人。奇奇科夫打算低价购入这些“死魂灵”,再抵押骗取钱财。他拜访多位性格各异的地主。吝啬鬼普柳什金,虽拥有大量财富,但却过着乞丐一般的生活,连一颗纽扣都舍不得换;满脑子幻想的玛尼洛夫,举止文雅,却从不脚踏实地干事,庄园事务处理地一塌糊涂;还有粗俗又精明的科罗博奇卡,一心只想在交易里面占尽便宜 。通过奇奇科夫收购“死魂灵”的荒诞行径,以及对地主群像的刻画,小说深刻揭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与黑暗,展现了农奴主的贪婪和愚昧,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矛盾。
写作背景
19世纪上半叶,俄国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看似平静社会实则危机四伏,这正是孕育《死魂灵》的土壤。当时,农奴制严重束缚俄国发展。地主压榨农奴,过着腐朽生活,农奴毫无人权、生活凄惨。资本主义虽在此时已经萌芽,但封建制度的阻碍却让其举步维艰,新兴资产阶级渴望摆脱禁锢。果戈理身处这样的时代,满怀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他深入社会各阶层,目睹贵族的堕落、官僚的腐败、农奴的困苦,他融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讽刺手法描绘现实,创造出《死魂灵》这本书。
精彩分享
1.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东西,沾染过你的体温,聆听过你的心声。它们得到爱,回报爱。你有没有丢弃过这样的东西,它们在黑暗的角落里,想念着你。即使粉身碎骨,即使已过经年,终有一天,思念,会把它们,带到你的身边。
2.她每一世都在寻找一样东西。它就在海那边。每一回死而复生,她都更接近彼岸,但真要渡过去,尚需历经无数之劫。因而,这永生之身,究竟是捷径,还是障碍呢?连她也会惑乱。
3.她不知道昏迷地她在流泪,仿佛因为她和那些与魔王有关的记忆告别,令她的灵魂感到了撕裂般的痛苦。
4.药是苦的,可是病人还是服用它,因为他知道,不然无法恢复健康。
5.有些人存在在世界上不像是实有其人,却只像是沾在一件东西上的小小斑点或者污渍。
个人感想
故事围绕奇奇科夫收购“死魂灵”展开。在俄国特定历史背景下,死去却未注销户籍的农奴被称作“死魂灵”,奇奇科夫便借此漏洞谋取利益。他周旋于各个地主之间,那些地主形象鲜明,令人难忘。普柳什金的吝啬到了病态的程度,仓库物资腐烂却不肯享用;玛尼洛夫整日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里,庄园荒废也毫不在意;科罗博奇卡精明又愚昧,一心只为自己捞好处。这些地主们的言行举止令人捧腹大笑,可笑过之后,更多的是悲哀。
果戈理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勾勒出俄国农奴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农奴们在残酷压迫下艰难求生,毫无人身自由与尊严,而地主们则在空虚与堕落中迷失自我。奇奇科夫的行径反映出当时社会唯利是图的风气,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人与人之间只剩虚伪的算计和交易,人性的丑恶被无限放大。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不仅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的有力鞭挞,更让我们看到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贪婪、虚荣与麻木。
果戈理通过精湛的细节描写,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的生命力,使读者如临其境。他的讽刺艺术更是一绝,不是直白地批判,而是用夸张、幽默的方式将社会的病态展露无遗,让读者在欢笑中领悟深刻的道理。
读完《死魂灵》,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让我反思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病。我们生活的时代虽已远离农奴制,但贪婪、自私等问题依旧存在。这本书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警惕物质的诱惑,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直。同时,它也让我对文学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能反映时代,更能引发人们对社会和自我的思考,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作者简介
果戈里,全名为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1809年出生于乌克兰的地主家庭。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戏剧。中学毕业后前往彼得堡,先后担任公务员和教师。1830年,以笔名“果戈里”发表小说《圣约翰节前夜》,开始崭露头角。1831 - 1832年,《狄康卡近乡夜话》的出版让他声名鹊起 。他的创作风格独特,从浪漫主义逐渐过渡到现实主义。1836年,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问世,无情揭露了俄国官僚集团的丑恶。1842年,长篇小说《死魂灵》奠定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1852年,果戈里病逝于莫斯科 。他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狄康卡近乡夜话》、《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彼得堡故事集》、《涅瓦大街》等。
死魂灵/(俄)果戈理著 郑海凌译 I512.44/G954-10 北京:商务印书局,2022 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