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6期 总第407期 《呼啸山庄》

  • 发布时间:2025-04-08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33

第12卷第6期 总第407期

《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著

 

中文221班 池思妮      指导老师 张丽丽




image.png

内容简介

《呼啸山庄》讲述了两个家族因爱恨纠葛引发的悲剧故事:

弃儿希思克里夫被呼啸山庄主人恩萧先生收养,并与恩萧先生的女儿凯瑟琳产生炽烈情感,但因阶级差异,凯瑟琳选择嫁给画眉山庄的埃德加·林惇。希思克里夫愤而出走,多年后归来展开复仇。希思克里夫通过夺取两家财产、虐待后代发泄仇恨,最终在疯狂与孤独中死去。新生代的小凯茜与哈里顿·恩萧打破仇恨循环,拉开新的生活序幕,象征着人性的救赎。

写作背景

环境背景:艾米莉·勃朗特成长于英国约克郡荒原,小说中阴郁的荒野景观直接映射其生活环境,象征角色原始情感。

时代背景:一方面,19世纪英国阶级固化,希思克里夫的“外来者”身份与复仇动机暗含对不平等的等级制度的批判。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冲击传统庄园经济,呼啸山庄与画眉田庄的对比暗示新旧价值观与生产力的冲突。

个人经历:勃朗特姐妹早年丧母,艾米莉目睹兄弟姐妹相继病逝,孤独与死亡阴影渗透文本。

精彩分享

1.到头来我们总归是为了自己;温和慷慨的人不过比傲慢霸道的人自私得稍微公平一点罢了,等到种种情况使得两个人都感觉到一方的利益并不是对方思想中主要关心的事物的时候,幸福就完结了。

2.暴君压迫的奴隶,他们不反抗他;他们欺压他们下面的人。你为了使自己开心,而把我折磨到死,我心甘情愿;只是允许我以同样方式让我自己也开开心心,而且也跟你同样地尽力避开侮辱。

3.好东西埋没在一片荒草中,当然野草蔓生以后,就盖过了它们的不被重视的成长;但是,尽管如此,既已证明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在其他有利的情况下,它就会有丰富的收成。

4.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流连!望着飞蛾在石楠丛和兰铃花中扑飞,听着柔风在草间吹动,我纳闷有谁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

个人感想

《呼啸山庄》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以租客洛克乌徳先生与女仆丁耐莉的讲述将故事娓娓道来,形成“故事包含故事”的结构。《呼啸山庄》主要讲述了恩萧家族、林惇家族以及一个外来者——希思克里夫的爱恨情仇,小说虽然围绕爱与恨的文学母题展开,但却不止如此。《呼啸山庄》创作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的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艾米莉·勃朗特将社会现实融入文学创作,使之成为一部反映当时的英国社会的经典小说,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阶级矛盾、性别压迫、宗教与道德的伪善性等因素都影响着《呼啸山庄》的创作。从阶级矛盾层面看,恩萧家族与林惇家族代表着传统庄园经济下,贵族对底层者的剥削和压迫;而希思克里夫通过买卖地产达成复仇目的也体现了新兴阶层对传统贵族经济的冲击和破坏。从性别压迫层面看,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女性缺乏婚姻的自主权,凯瑟琳虽然爱着克里夫,但是由于他缺乏绅士风度以及卓越的家产,便注定凯瑟琳只能嫁给埃德加以巩固自己的贵族地位。

《呼啸山庄》中对于人物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详细描述。以希思克里夫为例,他是恩萧先生从吉普赛带回来的无家可归并即将饿死的小孩。呼啸山庄原应成为他新的生活起点,然而不平等的阶级关系,不少于流浪生活的侮辱、压迫渐渐腐蚀他的内心。心爱之人的体面华丽与肮脏不堪的他形成强烈对比,加深自卑与敏感;以辛德雷为代表的贵族阶层对他的嘲讽与蔑视,加深阶级对立与仇恨。最终,当他发觉阶级矛盾的永恒不会因他的勤勉与忍让而改变时,绝望似乎包围了后半人生,堕落与复仇的念头便不可避免的萌生了。

曾经,《呼啸山庄》一直是我书架上的未读作品,随着对外国文学史的深入学习,因老师强调的“教材+作品阅读”的学习模式,这本书便被我从书架中翻出,完整阅读。阅读《呼啸山庄》,最让我触动的地方不是恩萧家族与林惇家族三代人的爱恨情仇,亦不是细腻的环境描写与阴郁压抑的写作风格,而是人物自身不可避免的命运。譬如小凯瑟琳,纵使被百般爱护与阻拦,还是闯入了画眉山庄并成为克里夫复仇计划的棋子。《呼啸山庄》给予我身为读者却对书中人物产生强烈的无力感,而这种无力的情绪难以缓解,因为无论是剧情发展,亦或是人物关系,都会让你深刻的意识到这种无力感终会产生,只是时间问题。最后,想化用一句话作为结尾:“伟大的作品触动人心。”

作者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小说家,著名女诗人,与其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妹妹安·勃朗特被人称为“勃朗特三姊妹”,驰名于19世纪的英国文坛。1847年,三姐妹的三部小说同时发表,但仅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获得了巨大的好评,《呼啸山庄》则引起很大的争议,且负面居多,甚至连姐姐夏洛蒂也无法理解艾米莉的思想,一年后,这一位后世才驰名世界文坛的女作家,在遗憾中离开了饱尝冷漠的人世。而《呼啸山庄》也在其死后得到广泛认可和讨论,成为文坛不朽的佳作。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著    I561.4/4432-2(3)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478322, 今日访问量: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