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7期 总第408期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 发布时间:2025-04-11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33

第12卷第7期 总第408期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弗吉尼亚•伍尔夫

历史232班 陶汝燕            指导老师 林桂安



image.png

内容简介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以虚构的“玛丽·贝顿”为叙事者,通过在校园的漫游与思考,编织出女性写作的物质困境与精神困境。伍尔夫以智性之眼拆解历史:女性被排斥在图书馆之外,无法接受 系统教育,即便写作也会被嘲讽为"才女"。她提出惊世骇俗的结论:"女性想要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将文学创作与物质基础的关系赤裸呈现。

写作背景

1928年,伍尔夫受邀在剑桥大学女子学院演讲"女性与小说",这篇演讲稿经扩充成为传世名作。彼时女性刚刚获得选举权,但知识领域的性别壁垒依然森严。伍尔夫在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智性氛围中,目睹着姐姐瓦妮莎在家庭与艺术间的挣扎,这些现实经验都沉淀为文本中的锋利观察。书中对莎士比亚虚构妹妹的塑造,更折射出她对自己精神分裂经历的隐喻式书写。

精彩分享

1.从象征意义上来说:一年五百英镑代表思考的力量,门上的锁代表独立思考的力量。

2.我不恨任何男人,反正他们无法伤害我,我不用取悦任何男人,反正他们无法给我什么。

3.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假如我知道怎么才能说出振奋人心的豪言壮语那我大概会说:别总梦想去影响他人。要去思考事物的本质。

4. 我要请你们记住你们的责任,一定要更高尚,更重心灵。当我在我的脑子里搜寻的时候我发现我对于做别人的伴侣,做与别人相等的人以及去影响这世界为了去达到更高的目的都没有什么高尚的感觉。

个人感想

“莎士比亚有个妹妹吗?那个叫朱迪丝的天才少女,在家人撕碎她的诗稿后,用围裙裹着石头走进河里”

起初我看这本书就是被这句话所吸引,莎士比亚真的有个妹妹吗,她的妹妹真的因为不得志而死去了吗?我翻开了这本书,假设莎士比亚真的有个妹妹,那她的生活会与莎士比亚一样吗?她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呢,首先就是在莎士比亚去学拉丁语的时候,阅读各种名家著作的那个时候,莎士比亚的那个妹妹是没有机会去学这些的。她最多就是在闲着的时候可以微微的翻一翻她哥哥的书,而大部分的时间她应该就是在学习做饭或者是补袜子,她的父母让她学这些所谓的实用技能也是出于她们认知中的为她好。毕竟女孩的最高理想和最高境界就是嫁个好人,找个好人家当个好媳妇儿。到了莎士比亚,出门闯荡,进入剧院,甚至已经成为一个明星的时候,莎士比亚的妹妹肯定没有这个自由的,她肯定是得嫁人的,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当她勇气惊人,不等嫁人就偷偷的逃了出来,也去剧院门口找工作了,也表现出了跟莎士比亚一样的戏剧天分了,那么她所面对的不会是莎士比亚的机会,而是各种各样的嘲讽和捉弄,没有钱,没有居所,成天在大街上游荡一个女孩,很快她就会跟剧院门口的一个演员怀上孩子然后为人父母。这个就是现实,莎士比亚如果有一个妹妹,她就是会经历这些事情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回看历史杰出贡献者里面,女性总是少于男性,不是因为能力有缺陷,而是因为缺乏土壤,用沃尔夫的一句话来说这种现象就是:莎士比亚这样的天才不会从没受过教育,被奴役的劳动人民中诞生。看到这里我深深的感到文字的振聋发聩,一千多年前的社会土壤不具备女性成长的力量,一千年后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解放,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首先还是要真正的经济独立。有了钱,有了独属于自己的空间,思考才会迸发,思想的领土才会开出鲜花。再次引用伍尔夫的话:伟大的诗人永垂不朽是永恒的存在,时间一到,他就会化作肉身来到我们之中,我想这个机会就要到来,这个机会就在你们的手中”“莎士比亚死去的诗人妹妹就会唤醒她沉睡的躯壳,她会像她哥哥那样从默默无闻的先驱者的生命中汲取力量,然后重生。”

在数字游民时代,"自己的房间"或许不再是实体空间,而是保持精神完整的勇气。伍尔夫教我们警惕任何形式的思维殖民,正如她在书末的箴言:"煽动一种性别反对另一种性别,抬高一种本质抵制另一种本质,这种自命不凡、贬低他人的行为都属人类生存的小学阶段。"此刻合卷,听见历史长河的回响与当下现实的共鸣正在交织成新的女性叙事。

再看这部女性主义文本,读懂伍尔夫的深意:房间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折射世界的棱镜。当我们终于挣得一间房,更要警惕它成为新的茧房。或许真正的自由,在于既能享受独处的光芒,也拥有推门走入暴风雨的勇气——就像朱迪丝没有沉入河底,而是带着她的诗句游向了更广阔的海洋。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以《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等意识流经典重构小说形式。这位从未接受正规教育的文学女神,在父亲书房完成自我启蒙。她既是优雅的伦敦文坛女王,也是游走在疯狂与清醒间的思想者。其女性主义思想超前于时代,认为真正的平等不在于外在抗争,而在于内在精神的完整。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弗吉尼亚•伍尔夫  I106/W935-2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 

   馆藏地:社会科学二(东区三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477863, 今日访问量: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