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32期总第433期 《厌女.增订本》

  • 发布时间:2025-09-23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45

第12卷第32期总第433期

《厌女.增订本》

                            ——(日)上野千鹤子著

 汉语言文学233班  唐玮         指导老师  梁莉冰


  image.png

 内容简介

《厌女》是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的著作,主要探讨了日本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女性地位的问题。她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翻开《厌女》的五个阶段:

1.好奇。人人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

2.认同。“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3.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原来,“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

4.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我不是一般女人嘛”也是一种有伪装的厌女。

5.虽然愤怒,但也更爱自己,更爱女性与女性的联结。借用上野老师的话:“生长于这个厌女症的社会,不被厌女症浸染的女人,恐怕不存在。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写作背景

《厌女》增订本的写作背景与全球女性主义浪潮密切相关。初版(2010)在日本女性主义逆境中出版,作者上野千鹤子被保守派攻击。随后#MeToo运动兴起,伊藤诗织事件等社会案件引发广泛关注,推动性别议题进入公共讨论。随着“厌女症”概念在东亚传播,父权制影响仍根深蒂固。少子化背景下成长的新一代女性进入社会后遭遇性别歧视,促使女性主义发展。为回应新的社会现实,2018年日本推出文库增订本,新增“性骚扰”“别扭女子”等章节及序言后记。

精彩分享

1. 厌女症的表现形式在男女身上并不对称。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2. 男人对潜伏在自己集团中的“同性恋”的恐惧,也就是对自己也许会被当作性的客体即丧失主体地位的恐惧。所以,男性集团中对同性恋的搜索非常严厉。这就是“恐同”。

3. 男人不是被女人选上而成为男人的,男人是在男人集团中被承认为正式成员后才成为男人的,女人只是加入其中的资格条件或成为成员之后的奖励。

4. 没做母亲的女人不被这个社会当作“成人”对待;成为母亲之后,女人虽然会被道喜,但对她们所承受的重负,社会却一点儿也不来分担。

5. 当一个男人“保护”女人时,他的外敌常常是比自己更强有力的其他男人。“保护”,不过是“所有”的另一种表达,却成了“爱”的代名词,这正是“权力的色情化”。

个人感想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几度感到不适,却又不可否认书中说到的大部分都是事实。我想我不愉快正是因为我通过这本书我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厌女症,更知道了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上野千鹤子说:“正如本书所论,比起男人的厌女症,女人的厌女症更加麻烦,因为女人的厌女症是自我厌恶。”所谓厌女症,就是男性的女性蔑视、女人的自我厌恶的代名词。我厌恶父权制下的女性所处的位置,从出生到我进入父权制下的社会环境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许多强加给“女性”的文化和枷锁。读这本书其实是一个自查自省的过程,我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审视自己,因为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痛苦难受,并下定决心改变,即使改变的过程会很漫长。

上野千鹤子在书中指出,日本社会中存在着一种“男性优越感”,即男性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占据着优势地位,而女性则被排斥在外。这种性别歧视不仅表现在就业、教育、政治等方面,还表现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例如,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而在职场中则面临着性别歧视和职业晋升的障碍。我对此深表认同,这在中国同样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社会对女性要求过高,许多女性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身心俱疲,而男性占领了大部分中高级领导层的位置。

书中还提到,日本社会中存在着一种“男性中心主义”,即男性在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女性则被视为从属地位。这种男性中心主义不仅表现在社会和政治领域,还表现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例如,在许多传统艺术和文学中,女性往往被描绘为柔弱、被动和依赖的形象,而男性则被描绘为强壮、主动和独立的形象。如今网络上流行的“白幼瘦”等社会风气更是加重了这类刻板印象,让女性的形象变得扁平单一。

借用上野千鹤子的话:“生长于这个厌女症的社会,不被厌女症浸染的女人;恐怕不存在。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阅读《厌女》,我学会了反思与自觉,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犯了“厌女症”,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同时也不断培养着对厌女症的敏锐度。社会根深蒂固的制度让人愤怒,但也让我学着更爱自己,也更爱女性与女性的联结。

女性主义并非是让女性成为强者的思想,而是一种“寻求让弱者以弱者的姿态得到尊重的思想”。从古至今,女性长久处于被动地位,是别人的妈妈、妻子、女儿、职工,有多重身份,在尽着所有角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却唯独忘了自己。每位女性都不应该从别人身上去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女性,本来就是主体,而非客体。

作者简介

上野千鹤子,出生于1948年,社会学家、日本著名的女性主义者。毕业于京都大学社会学系,获得东京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著名社会学家,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引领者及理论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在日本积极投身女性解放的教育普及工作,出版近百种出版物;主持WAN(Women’s Action Network, 女性行动网络)等非营利组织;1993年赴任东京大学时,立马成立校内第一个反性骚扰应对窗口;参与各地区、团体、公民馆的社会教育活动。上野千鹤子以在性别研究、家庭社会学和社会福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是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作品:《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结婚由我》《高龄化社会:四十岁开始探讨老年》《上野千鹤子的社会学式文学》《近代家庭的形成与终结》《内衣的文明史》《差异的政治学》《我们去往何方》等。

 

厌女.增订本/上野千鹤子著    G131.3/S309-1   上海: 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2023.  馆藏地:社会科学一(东区二楼)

 


玉林师范学院| 红叶网| 玉林师范学院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校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537000(西校区)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537000(东校区)
版权所有: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电话:0775-2620818
本站总访问量: 2675866, 今日访问量: 24